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3.19世紀晚期~20世紀初期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的不平衡性
這一時期,由于各帝國主義國家的歷史、經濟發展速度、政治體制、殖民擴張過程等的不同,使政治和經濟的不平衡性加劇,矛盾尖銳,難以調和。主要國家簡況見下表:
可以看出: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美國和德國工業生產發展迅速,英法發展較慢,德國超過英法。德國統治集團對德國占殖民地較少十分不滿,加上德國是軍閥的、容克地主的和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軍事封建性很強,所以,德國與英、法、俄的矛盾逐步尖銳。德國與近鄰、并且歷史上有淵源的奧匈帝國和意大利王國結成了軍事政治同盟——三國同盟。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在議會聲稱:“我們不能容忍任何外國,任何國外的主神向我們說道:‘怎么辦?世界已分割完了!’我們不愿阻撓任何人,但我們也不容許任何人妨礙我們的道路。我們不愿消極地站在旁邊,而讓他人分割世界。我們不能,也不愿意容忍這樣。我們在全世界各地有著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國人談論建造大不列顛帝國,法國人談論建造法蘭西帝國,俄國人談論占領亞洲領土,那么,我們則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國。……在未來世紀里,德意志人民不做鐵錘,便將做鐵砧了。”(1899年12月11日演說)
4.關于早期的帝國主義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有三次:美西戰爭、英布戰爭和日俄戰爭。
1898~1899年,美國挑起與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的戰爭。當時,古巴人民正在進行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停泊在古巴港口的美國軍艦“緬因”號因“內部原因”爆炸。美國稱“西班牙人炸了美國軍艦”,遂向西班牙宣戰。結果美國奪取了原屬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賓、波多黎各、關島等地,并實際控制了古巴。
1899~19xx年,英國挑起了向荷蘭人后裔布爾人爭奪南非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戰爭,又稱布爾戰爭或南非戰爭。英國調來20萬大軍打敗布爾人。布爾人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成為英國殖民地。
1904~19xx年,日本挑起與俄國的爭奪東亞霸權的戰爭。189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俄國認為日本奪走了應屬自己控制的地盤,便聯絡盟友法國,又聯絡德國(德國想占山東半島),三國共同向日本施加壓力。日本被迫“歸還”遼東半島,清政府又交付3000萬兩白銀為贖遼費。日本在實力增強后,向俄國“復仇”。19xx年2月8日,日本突然襲擊俄國在旅順的艦隊,以后又在遼東半島打敗俄國陸軍。19xx年5月,在朝鮮海峽,日本又打敗俄國遠征艦隊。俄國國內19xx年革命正在發展。在美國斡旋下,俄國與日本簽訂和約,承認朝鮮是日本勢力范圍,割讓庫頁島南部及附近島嶼,將旅順大連租借權和東清鐵路南段及支線權轉讓給日本。
5.關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亞洲民族解放斗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亞洲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爭高潮,習慣被總稱為“亞洲的覺醒”。“亞洲的覺醒”出自列寧19xx年5月7日發表的一篇政論文章《亞洲的覺醒》。列寧指出:“中國不是早就被稱為長期完全停滯的國家的典型嗎?但是現在中國的政治在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和民主主義的運動高潮正在洶涌澎湃地發展。
繼俄國19xx年的運動之后,民主運動席卷了整個亞洲——土耳其、波斯、中國。在英屬印度,動亂也正在加劇。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民主運動現在又遍及人口近四千萬的英屬印度——爪哇島等荷屬殖民地。……世界資本主義和19xx年的俄國運動徹底喚醒了亞洲。幾萬萬被壓迫的、沉睡在中世紀停滯狀態的人民覺醒過來了,他們要求新的生活,要求為爭取人的起碼權利、為爭取民主而斗爭。”這一時期的斗爭,中國有1898年的戊戌變法、1899~19xx年的義和團運動、1911~19xx年的辛亥革命、其后的二次革命(1913)、護國運動(1915~1916)、護法運動(1917~1918)等;伊朗有1905~19xx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土耳其有1908~19xx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印度有1905~19xx年的反英斗爭,朝鮮有1907—19 年的義兵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