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
a.19xx年俄國革命 b.朝鮮義兵運動
c.印度國民大會黨建立 d.20世紀初土耳其革命
分析:朝鮮義兵運動不具有資產階級性質,是愛國官兵的反日武裝斗爭。
答案:b
例5 19世紀后期德國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有什么特點?請分析其成因及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分析:此題考查是否掌握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再認、再現歷史階段特征和發展過程及原因的能力。應分別敘述英國和德國情況。
答案:
英國經濟發展速度遲緩,德國經濟迅速崛起。
英國作為“殖民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取得巨額利潤,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國內工業投資相對減少;它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老的工業部門設備陳舊;英國人心理較保守,影響了設備更新。
德國取得普法戰爭的勝利后,統一了國內市場,獲得了賠款和礦產基地,它十分重視科學與工業相結合,盡量采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它注重教育,增加教育經費;它還大造軍火艦船,刺激了不少工業部門。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使原有的“均勢”遭到破壞。德國“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的特點和軍事上的崛起,使它更富有侵略性。英德矛盾逐漸上升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例6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法兩國已形成一套較為健全的議會民主制度。請分別說出這時俄國和日本政治體制是怎樣的?與英法的主要差異是什么?從這四個國家由封建主義過渡到資本主義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歷史原因。(說明:答題時要概括論述,不要羅列具體過程)
分析:本題考查歸納、比較、概括能力,也考查分析特定條件下歷史現象的能力。本題要求高度概括17~19世紀英、法、俄、日四國資本主義確立的道路。答好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政治體制”的理解正確。
答案:(1)俄日體制:俄國為沙皇專制、日本為天皇專制。
(2)主要差異:英法為民主政治體制,俄日為專制主義體制。
(3)歷史原因:英法的過渡道路是資產階級革命,對封建制度改造比較徹底;俄國過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過渡道路是明治維新,兩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對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異的主要歷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