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復習提綱第一次世界大戰
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
⒈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 1918)的背景原因及條件:
⑴根本原因: 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強對世界市場和世界霸權爭奪的矛盾;⑵列強的三大矛盾(法德矛盾、俄奧矛盾、英德矛盾)最終形成了兩大軍事集團,它們的對峙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
⑶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從而形成世界性大戰;
⑷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泛濫使兩大軍事集團相互仇視,推動了戰爭的爆發;
⑸導火線(直接原因):薩拉熱窩事件促使兩大軍事集團主要成員國相繼宣戰,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⒉人類歷史為什么發展到20世紀才會出現世界大戰?
⑴客觀條件:20世紀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為一個整體,各國聯系日益加強,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局面;
⑵可能條件:科技進步成果和巨大的生產力被應用于軍事領域,使戰爭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從而形成世界性大戰;
⑶現實條件:完成工業革命的主要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斗爭或戰爭會影響到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進而影響整個世界。
⒊交戰雙方:同盟國:德、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共4國;協約國:英、法、俄、意、日、比等,后美、中等加入,共27國
⒋時間:19xx年——1918年
⒌主戰場:歐洲
⒍主戰線:西線(決定性作用):英法比——德 東線:俄——奧匈德 南線:
⒎經過:第一階段:19xx年 主動權在德方實施“施里芬計劃” 西線馬恩河戰役,(首次重大戰役)東線俄軍進攻東普魯士戰役,德速戰速決計劃破產;
第二階段:1915—19xx年 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 三大陸戰一大海戰:西線的凡爾登(時間最長最慘烈)、索姆河戰役(坦克)(規模最大)和東線的俄軍夏季攻勢;英德日德蘭海戰(最大的海戰);
第三階段:1917—1918年 美、中等國參戰(原因、影響);俄國退出戰爭(原因、影響);1918年11月德宣布投降
⒏為什么在1917年4月美國對德宣戰,加入協約國集團?
⑴美國與英法存在著傳統的歷史文化聯系
⑵美國與協約國之間巨大的貿易貸款聯系
⑶俄國二月革命后的戰爭形勢變化
⑷德國“無限制潛艇戰”的參戰契機
⒐分析同盟國集團失敗的原因:
⑴經濟實力處于劣勢;
⑵軍事戰略上的失誤;
⑶內部與國內矛盾的尖銳;
⑷國際力量對比不利于同盟國。
⒑結果: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經濟、軍事、國內和國際力量對比來分析原因)
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影響
⑴導致世界格局變化:西歐相對衰落和美日崛起(西歐的相對衰落體現在:①經濟受重創:曾經領先世界的西歐,生產水平遠遠低于戰前,相對衰落,中心地位受挑戰;②精神遭打擊:人們失去了戰前的樂觀主義,充滿了幻滅感和危機感;③英國更衰落:戰前已喪失工業第一強國地位;美日的崛起體現在:①美國:戰后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和資本輸出國;國際金融中心從倫敦轉向紐約②日本:經濟得到長足發展,由債務國變債權國)
⑵戰爭引起革命與獨立的浪潮
參戰國的革命與獨立:①俄國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影響歐美工人運動②德國與匈牙利:分別爆發了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是失敗的偉大嘗試;③中東歐政治版圖發生劇變:一戰摧毀了四個帝國—德俄奧匈奧斯曼,誕生了一批獨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