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精選3篇)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 篇1
【課程目標】
1.知識和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和大戰的爆發,歐洲三條戰線,西線三大戰役,俄國革命和退出大戰,美國的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2.過程和方法: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后果、性質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從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辯證能力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罪惡的戰爭,俄
【教學重點和難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役、性質和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影響。
【教學方法】
圖示法,講述法,朗讀法,提問法
【教學步驟】
復習導入:帝國主義的本性→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兩大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的對峙→一戰的爆發
。ㄒ唬 薩那熱窩事件—大戰的導火線
在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明爭暗斗中巴爾干半島是爭奪爾干半島,的焦點。請同學們結合老師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形勢圖》,思考:20世紀的巴爾干半島是不是已成為火藥庫? (展示《一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形勢圖》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殺的資料片:兩聲清脆的槍響,結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婦的性命,這就是引發第一次世界爆發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小結:薩拉熱窩事件的時間、地點、與一戰的關系
。ǘ┐髴鸬拈_始和主要戰役
1.大戰爆發的標志和交戰雙方、雙方對陣形勢(地理位置、兵力部署、軍事計劃)
2.歐洲戰場的三條戰線和主要戰役:
3.凡爾登戰役(一戰轉折點)和索姆河戰役
戰爭很快到了19xx年,雙方都認為這一年是關鍵的一年,都想給對對以致命一擊,贏得戰爭。因此,戰爭更加激烈、更加殘酷。這一年西線雙方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戰役,這就是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播放相關資料片,結合戰爭的損失講解戰爭的罪惡性,講述兩次戰役中新式武器如飛機、坦克、毒氣彈的運用。)總之,盡管雙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卻沒能置對方于死地。19xx年重點在西線的戰事又陷入了僵持中。凡爾登戰役的歷史意義:一戰轉折點
。ㄈ⿷馉幍慕Y束
19xx年冬季不知不覺來臨了。這個冬天歐洲人感覺特別冷。戰爭進行了兩年多,仍然不見分曉,雙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戰爭的泥潭,無力自拔,元氣大傷,繼續廝殺下去,已是力不從心。(播放歐洲19xx年前線和后方的嚴重困難情況資料片)很快,1917年的幾件大事把戰爭引向了結束。(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把最終引發戰爭結束的大事歸納出來,教師總結。)
1.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國參戰(1917年)
3.一戰的結束(1918年11月)
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交戰各國都發生了革命運動。1918年1月,德國基爾港水兵發動了起義,德皇外逃,德國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發動者終于落得了可恥的下場。(展示福煦車廂,略微講解,后引導學生歸納出革命制止戰爭的道理)一戰結束的標志是什么?
4.一戰的性質和影響
結合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和美國的損失情況的資料片,歸納并總結出這次戰爭的影響和性質。
。úシ刨Y料片:一戰參戰國家、人口、經濟損失等,引導學生歸納性質:帝國主義侵略戰爭。
影響: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損失。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教學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 篇2
第2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導學案
點擊新目標:
1、 記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大戰的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和戰線,記住重要戰役——凡爾戰役。
2、 結合兩大帝國主義軍事集團的形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3、 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為什么是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4、 說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影響。
創設情景:看地圖:《歐洲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對峙圖》請同學們回顧這兩大軍事侵略集團是怎樣形成的?它的形成 對世界局勢產生了什么影響?師生共同復習上節內容,并導入新課。
課前小熱身:
第一次世界大戰:
原因: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直接原因(導火線)
交戰雙方: 國和 國
戰爭爆發:時間 標志:
主要戰場: 洲
三條戰線:西線;英法對 東線;俄國對 南線:奧匈對
重要戰役: 、 、
戰爭結束;時間: 以 集團的失敗而結束。
性質:它是一起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 戰爭。
影響:是人類歷史上空前 ,造成了重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失。
激化了的 看。
促進了 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 的覺醒。
課堂進行時:
一、油畫展示:
這幅畫反映了一戰前的哪一重大事件?畫中的刺客是誰?遇刺的主角又是誰?
這一突發事件有何重大影響?一個國家皇儲的遇刺是否足以引發一些場世界性的戰爭?如果不是,引發一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找一找:看課本地圖《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歐洲戰場》找到交戰國雙方的主要國家:
同盟國;
協約國:
主要戰場:
三條戰線; 線; 線; 線
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線: 線
重大戰役: 戰役; 戰役; 戰役
列舉一戰中首次使用的新型武器:
三、 想一想:閱讀課文10——11 頁,德國發動凡爾登戰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結果怎樣?產生 了什么影響?
目的:
結果:
影響;
四、小組討論:材料一:這場戰爭歷時4年零3個月,涉及30個主權國家,推翻了4個帝國,產生了7個新國家,死亡人數為:戰斗人員約850萬,非戰斗人員約1000萬,直接經濟損失達1805億美元。
材料二:一九一 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戰爭,從雙方來說,都是帝國主義的(即侵略,掠奪的,強盜的)戰爭。
——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根據材料一說說一戰產生了什么后果?
(1) 是人類歷史上的 一次空前
。2) 打擊了:
(3) 激化了:
。4) 促進了:
。5) 建立了:
五、根據材料說說列寧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的認識是否正確,請你說說理由?
六、知識拓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發生了哪些與這次大戰有關的重要事件?把這些事件放在世界歷史背景下,進行分析和評價。
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慫恿中國政府對德宣戰,出兵山東,搶占膠濟鐵路和青島,并提出企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段祺瑞政府對德宣戰;新文化運動興起,并最終導致了五四愛國運動。
五、課堂小結: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概況——性 質——影響。
課后談收獲: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已經幾十年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是一戰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啟示,通過本課和上一節課的學習,請說說對這段歷史的啟 示和認識。
課后大練兵:見練習冊。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 篇3
第2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和能力
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和大戰的爆發,歐洲三條戰線,西線三大戰役,俄國革命和退出大戰,美國的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2.過程和方法
通過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原因、后果、性質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從戰爭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戰爭過程的分析,培養學生辯證能力
4.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認識帝國主義是世界大戰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罪惡的戰爭。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役、性質和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和影響。
三.教學方法
圖示法,講述法,朗讀法,提問法,(錄象法)
四. 教學步驟
復習導入:帝國主義的本性→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兩大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的對峙→一戰的爆發
(一)薩那熱窩事件—大戰的導火線
在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明爭暗斗中巴爾干半島是爭奪爾干半島,的焦點。請同學們結合老師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巴爾干半島形勢圖》,思考:20世紀的巴爾干半島是不是已成為火藥庫?
。ㄕ故尽兜谝淮问澜绱髴鹎暗陌蜖柛砂雿u形勢圖》
到19xx年時,巴爾干半島已是戰云密布。但恰恰就在這個敏感時候,奧匈帝國的王儲即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卻挑釁似的來到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視察軍事演習,并訪問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6 月底的一天,斐迪南大公夫婦的車隊耀武揚威地經過薩拉熱窩街頭時,一個塞爾維亞青年突然沖上前去,勇敢地投出了炸彈。
。úシ澎车夏洗蠊驄D被刺殺的資料片)
兩聲清脆的槍響,結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婦的性命,這就是引發第一次世界爆發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小結:薩拉熱窩事件的時間、地點、與一戰的關系
。ǘ┐髴鸬拈_始和主要戰役
1.大戰爆發的標志和交戰雙方
19xx年7月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交戰雙方:同盟國 協約國
雙方對陣形勢:同盟國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軍事計劃、協約國的地理位置、兵力部署、軍事計劃
2.歐洲戰場的三條戰線和主要戰役:
三條戰線:西線、東線和南線
起決定作用的戰線是西線和東線。
主要戰役:
1)馬恩河戰役:交戰地點、兵力、結果
2)凡爾登戰役(一戰轉折點)和索姆河戰役
戰爭很快到了19xx年,雙方都認為這一年是關鍵的一年,都想 給對對以致命一擊,贏得戰爭。因此,戰爭更加激烈、更加殘酷。這 一年西線雙方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戰役,這就是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 役。(播放相關資料片,結合戰爭的損失講解戰爭的罪惡性,講述兩次 戰役中新式武器如飛機、坦克、毒氣彈的運用。)總之,盡管雙方都投
入了巨大兵力,仍卻沒能置對方于死地。19xx年重點在西線的戰事又陷入了僵持中。
凡爾登戰役的歷史意義:一戰轉折點
(三)戰爭的結束
19xx年冬季不知不覺來臨了。這個冬天歐洲人感覺特別冷。戰爭 進行了兩年多,仍然不見分曉,雙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戰爭的泥潭,無 力自拔,元氣大傷,繼續廝殺下去,已是力不從心。(播放歐洲1916 年前線和后方的嚴重困難情況資料片)很快,1917年的幾件大事把戰 爭引向了結束。(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把最終引發戰爭結束的大事 歸納出來,教師總結。)
1.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國參戰(1917年)
3.一戰的結束(1918年11月)
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交戰各國都發生了革命運動。1918年 1月,德國基爾港水兵發動了起義,德皇外逃,德國宣布投降,第一 次世界大戰結束。戰爭發動者終于落得了可恥的下場。(展示福煦車廂, 略微講解,后引導學生歸納出革命制止戰爭的道理)
一戰結束的標志是什么?
4.一戰的性質和影響
結合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歐洲和美國的損失情況的資料片,歸 納并總結出這次戰爭的影響和性質。
。úシ刨Y料片:一戰參戰國家、人口、經濟損失等,引導學生歸性質:帝國主義侵略戰爭。
影響: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損失。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ㄋ模. 板書設計
(一)薩那熱窩事件—大戰的導火線→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刺殺。
。ǘ┐髴鸬拈_始和主要戰役→19xx年7月
同盟國-----協約國 1)馬恩河戰役 2)凡爾登戰役(一戰轉折點)和索姆河戰役
(三)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
引發戰爭結束的大事:1.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國參戰(1917年)
一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影響: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和巨大損失。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作業:
教材p12練習
教學后記:
根據本課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但還是感覺記憶吃力。因此,我在教學中盡量用最簡潔、最精煉、最容易記的語句把重點內容概括出來,用詩歌或順口溜的形式展示出來,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一定的效果,但要進一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