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埃及
(1)國內:①埃及人民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日益高漲;
②馬木路克仍控制著埃及的國計民生;
③宗教長老特權階層的威脅。
(2)國外:①英國等西方國家的侵略步伐沒有停止;
②奧斯曼素丹不愿意放棄對埃及的統治。
(3)改革的目的:富國強兵
穆罕默德•阿里取得政權不久,英國派兵入侵埃及,遭到埃及人民的頑強抵抗,侵略企圖沒有得逞。但是,英國等西方列強侵略的步伐并沒有停止,危險仍然存在。同時,埃及國內的形勢也非常嚴峻。一方面,埃及人民要求獨立自主的呼聲日益高漲,奧斯曼素丹不愿意放棄對埃及的統治,隨時準備消滅新生的埃及政權;另一方面,馬木路克仍然控制著埃及的國計民生,威脅著社會的安寧。
★教學小結:
本課著重介紹了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須向學生對本節課作一些歸納和概括:
埃及國內的三大政治力量:
①馬木路克:奧斯曼帝國征服埃及前的馬木路克王朝的統治者。原意為“奴隸”(mamluk),曾是埃及阿尤布王朝時期從中亞買來的軍事奴隸。馬木路克的統治。政治上,由擔任各地的地方長官,到18世紀末架空甚至可以廢黜奧斯曼帝國派遣的帕夏;經濟上,掌握包稅權,控制埃及土地,隨意向農民征收租稅;軍事上,單獨組建近衛軍,爭權奪利,互相攻伐。
②帕夏:土耳其派遣駐埃及的總督,代表素丹,是埃及的最高行政長官。
③近衛軍:有土耳其近衛軍和馬木路克近衛軍兩類。
對拿破侖侵略埃及也要作出正確、客觀的評價:在教材表現拿破侖殖民統治的侵略性特別是文化掠奪的基礎,向學生揭示出文化侵略的另一面,即先進技術和文化的傳播,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內容時能聯系到拿破侖文化侵略的積極影響,理解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埃及近代化進程的開啟。
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出生于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愛琴海沿岸海港卡瓦拉.阿爾巴尼亞族人,成年后,做過生意,交游廣泛,結識了很多西方人,逐漸認識到奧斯曼帝國的衰敗和西方的先進。18xx年,穆罕默德•阿里應征入伍,隨軍開赴埃及,同法軍作戰。他能征善戰,迅速成為高級將領,掌握了奧斯曼帝國駐埃及軍隊的大部分軍權。
探究學習總結
—、木課測評
1.拿破侖在埃及實行的殖民主義政策主要有哪些?
參考答案提示:政治上:打擊軍事封建勢力馬木路克,建立各級行政機構;拉攏以帕夏為首的埃及上層,為其殖民統治服務;殘酷鎮壓埃及人民的反抗。
經濟上:沒收馬木路克的土地和財產,廢除包稅制,由法國人負責征稅;建立為法軍提供后勤服務的工業企業,如食品廠、彈藥廠等;修復灌溉系統,擴大可耕地、改進農業生產技術。
科學文化上:組織龐大的科學藝術考察團,推進對古埃及文化的學術研究,形成多卷本的巨著《埃及紀事》;發掘埃及的大量文物并運回法國。
2.簡要敘述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歷史背景。
參考答案提示:18世紀末19世紀初埃及名義上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實際上是在國內軍事封建主集團──馬木路克的統治下,國內推行包稅制,土地和農民都在馬木路克的嚴格控制下。在馬木路克的腐朽統治下,埃及連年戰亂,經濟凋敝,民不聊生。衰弱的埃及成為正在興起的西方國家的殖民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