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
⑥鎮壓其他信仰的教派與個人:加爾文一方面堅決反對天主教義和羅馬教廷,但另一方面又迫害他所反對的教派和個人。日內瓦市民上層在奪取政權后,就加緊對市民的控制,強制市民遵奉加爾文編訂的《教會信條》、《教理問答》,連生活方式、娛樂等都加以干涉。加爾文在日內瓦工作二十余年,幫助日內瓦市建立加爾文教派的神權共和國。這個共和國也同樣鎮壓異端,判處異端死刑。凡不同意他的主張的人,或遭迫害,或被迫離開日內瓦。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義者和解剖學家塞爾維特因批判圣經和三位一體說,竟被加爾文用火烤了兩個鐘頭以后燒死。
3、影響:加爾文教的教義適合新興資產階級的需求,因而在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西歐國家得到廣泛的傳播。法國的胡格諾派教徒、英國和北美的清教徒、蘇格蘭的長老會教徒和荷蘭的新教教派,都是加爾文派的教徒。日內瓦被稱為“新教的羅馬”。
【合作探究】比較加爾文與路德兩大新教教義的異同。為何說加爾文教義更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
提示:
相同:都堅持《圣經》絕對權威,反對教皇權威,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不同:路德的神學關懷中人是出發點和目的,通過在個人的虔敬信仰中與上帝直接溝通,而恢復了人的尊嚴和自主性。而加爾文的神學思想則通過上帝的先定,重新把人的一切又奉獻給了上帝。上帝是一切的出發點和目的,人是為了上帝而活著,人在現世中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彰顯和榮耀上帝。
路德宣稱教徒“因信稱義”,十分強調在精神領域里個人信仰在獲救中的決定性作用;加爾文把信仰得救解釋為先定論,即人的得救與否完全由上帝預定,人的意志無法改變;人在現世的成功與失敗就是得救與否的標志。
加爾文的這種主張徹底否定了天主教會和羅馬教皇的作用,鼓舞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進取精神,所以說該教義更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更為激進。正如恩格斯所言:“加爾文的信條正適合當時資產階級中最果敢大膽的分子的要求!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①資產階級要求沖破封建神學思想的束縛,進行宗教改革:16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有所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開始崛起,在他們 的支持下,英國國王的權力不斷發展。但羅馬教廷控制著教會,不但掌握了英國大片土地和財富,還不斷干預英國的世俗事務。
②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思想傳播的影響:隨著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思想的傳播,英國社會各階層特別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反教會情緒更加高漲。亨利八世開始宗教改革,其主要原因不是出于純潔信仰,而是出于現實政治和國家利益的需要,并且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受新教影響,主要是受加爾文教的影響。
③日益強大的王權力圖擺脫羅馬教權的桎梏:
●亨利八世和他的女人們
16世紀英國的宗教改革,是國王亨利八世發起的一場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運動。自從14至15世紀的英法百年戰爭結束以后,英國作為民族國家而日益勃興。1485年都鐸王朝建立后,英國逐漸建立起比較集權的“新君主制”。為了建立作為王權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羅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會,這一王朝最著名的國王是亨利八世(1509—1547),借口教廷干預其婚姻而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實質是反映了王權和教權的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