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
父親亨利七世在位時,執行睦鄰友好政策,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蘇格蘭和法國的王儲,為自己長子亞瑟娶西班牙公主凱瑟琳為妻。但婚后不久他的長子因病去世,當時西班牙和法國不和,他為了維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圖挽留長媳,經向教皇請示,(根據天主教教規夫妻結合是上帝的旨意,不允許離婚再嫁娶,喪偶再嫁也需要教皇批準。)教皇批準可以再嫁他的次子,當時只有12歲的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18歲即位并娶寡嫂凱瑟琳,但他妻子只為他生了一個女兒瑪麗(后來的瑪麗一世)以后幾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國尚未有過女王,而且有迷信說法說弟娶兄嫂不吉,他又和女侍官安妮•博林產生了婚外情,他讓自己的主教宰相向教皇申請離婚,因為他這次婚姻是教皇親自批準的,這為教皇出了一個難題,因為當時教廷亦不想得罪有強大勢力的西班牙。教廷遲遲不能批準他離婚,而他的女侍官已經懷孕。他著急采取了多次措施,先把宰相撤職拘禁,再下令停止向教廷交納教稅,最后直至沒收教會財產,迫使教皇開除他的教籍。
亨利八世的第二個妻子(就是安妮•博林)也只為他生了一個女兒伊麗莎白(后來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他一怒將第二個妻子以通奸罪砍頭處死,因為他離婚再也不需要教皇批準了,第三位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愛德華(后來的愛德華六世國王)又因肺病去世。他先后娶了6位夫人,全部沒有好結果:第一位逼迫離婚,第四位德意志新教公主協議離婚,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后一位因他去世幸免于難,另外兩位被他處死。 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八世與他的第二個妻子安妮•博林之前的情婦,正是安妮•博林的妹妹marry boleyn。而安妮•博林當初不愿像她妹妹一樣只是做國王的情婦,于是給予亨利八世巨大壓力要求成為“公眾認可的”皇后。當然最后通過亨利八世與教會的決裂,不需要再獲得教皇的批準,他與第一任妻子離婚并娶anne boleyn為皇后。
他臨死時設下遺囑,由愛德華和他的后代繼位;如果愛德華沒有后代,愛德華死后由瑪麗和她的后代繼位;如果瑪麗沒有后代,瑪麗死后由伊麗莎白和她的后代繼位。他沒有想到如此嚴密的安排,最后三位繼承人都沒有后代,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后,都鐸王朝也終結了,王位傳給伊利莎白表姐的兒子。
2、內容:
(1)1532年國會通過的一系列法令:
規定:教會立法須經國王批準方可生效,教會向羅馬教廷繳納的年貢改交國庫,禁止英國教俗人員向羅馬教廷上訴,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權和教皇任命英國主教等神職人員的權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領導英國教會。
影響:1533年在由國王親自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萊默主持下,法庭正式判決亨利八世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宣布了他與安妮•布琳之間的合法婚姻。被亨利八世的狂妄所激怒的教皇于1533年發布詔書,判決他的離婚無效,并以開除教籍相威脅。亨利八世則針鋒相對地發布了一系列對抗羅馬教廷的法令,終止向教皇交納一切歲貢,宣布英國國教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教會,只服從國王的權威。
(2)1534年議會通過“至尊法案”:
規定:英王為英國教會最高首領,擁有任命教職、召開教會、審查教規的權力;保留天主教的教階制度,教義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