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運動的擴展
2、宗教改革的歷史作用:
(1)沉重打擊了天主教在歐洲的神權統治,促進了歐洲民族意識的高漲和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16世紀的這場宗教改革運動,造成了新教和天主教兩派并立,永遠結束了羅馬教廷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摧毀了中世紀社會的典型特征──歐洲的基督教統一,削弱了中世紀社會的主要制度──基督教會,使中世紀走向了終點。
(2)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促進了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伴隨著宗教統治模式的瓦解,近代民族意識開始真正覺醒,民族國家迅速成長起來。神性與人性、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的融合,確立了人性的尊嚴和精神的自主性,激發了人們恪守天職,勤儉生活,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熱情,從而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
宗教改革使人們放棄了中世紀統一教義的愿望,人們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獲得了獨立思考的自由,科學和自由的思想才能成長起來,從而造成理性真正的勃興,科學和哲學突飛猛進。一個以人為主體,以自然為對象的理性主義時代在歐洲崛起。
(3)封建主義精神支柱的動搖,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傳播,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意識方面的準備。
加爾文教傳入英國后被稱為“清教”,因此,教徒又被稱為“清教徒”。在清教的旗幟下,集合起一切反對封建制度的人們。作為反封建的斗爭的思想武器,清教起到了動員和組織革命力量的作用,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清教的旗幟下發動起來的。
3、存在的問題及前景:
存在問題:宗教迫害和宗教紛爭愈演愈烈。
前景:實現宗教寬容,要走的路還很長。
★本課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知道:由于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里的變革。而在文藝復興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下,各國宗教改革的相繼推行,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西歐資本主義發展和人們的思想解放的相互促進,推動了一場更為廣泛、更為深刻的社會變革的到來,從而有力地推動了西歐整個社會歷史的前進。
課標:歐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內容小結
改革人物 新教派別 核心教義 其它主張 影響地域
馬丁•路德 路德教 ①“因信稱義”②全體信徒皆教士③信仰的唯一根據是《圣經》 簡化儀式神甫娶妻蔑視權威 德國北歐
加爾文 加爾文教 ①《圣經》權威至高無上;
②主張信仰得救,即先定論 簡化儀式選舉神職生活節儉 法國、英國等
亨利八世伊麗莎白一世 英國國教 ①《至尊法案》規定英王為教會首腦;
②神職人員須效忠英王;
③信仰得救,《圣經》為惟一標準; ①基本保留原教義和儀式;
②解散修道院 英國
★單元小結:
資本主義興起以后,資產階級除了要在經濟上發展自己的實力以外,也必須發展與資本主義制度相適應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同時,要與封建勢力進行斗爭,清除自己發展道路上的障礙。中世紀教會的意識形態的壟斷推動了資產階級的宗教改革運動。宗教改革首先開始于德意志。在德意志宗教改革興起以后,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相繼興起。雖然各國的宗教改革的具體情況有所差異,但在它們之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要打破天主教會的壟斷。而羅馬教廷勢力的削弱和影響的衰微,也導致了天主教會無力維持其精神壟斷。這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動的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教會的政治運動,其結果打擊了西歐的封建勢力,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摧毀了天主教會的精神獨裁,傳播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使科學和自由的思想成長起來,促進了西歐各國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意識方面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