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個體發育
教法建議
可采用討論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在復習被子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形成的基礎上,重點討論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最后小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第二課時:以討論為主的綜合課。通過對蛙胚胎發育過程的圖解的觀察、分析、討論,學習高等動物胚胎發育的過程,并形成對生物個體發育的整體概念和認識。
動物的個體發育歌訣
受精卵分動植極,胚胎發育四時期,
卵裂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期。
外胚表皮附神感,內胚腺體呼消皮,
中胚循環真脊骨,內臟外膜排生肌。
蛙的原腸胚發育歌訣
內胚兩道上肝胰,外胚表附神感器,
中胚脊索和真皮,肌內瀉殖循環系。
(“兩道上”是最基本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肝和胰則是腺體的代表)
--方案
引言:“開門見山”引入課題,在學習生物的生殖知識后,開始研究生物的發育。
第二節 生物的個體發育
過渡:以被子植物為例學習植物的個體發育。
一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1.設問:被子植物通過種子繁殖,發育的起點是否是種子?
利用菜豆種子、玉米種子結構圖,討論下列問題:菜豆種子結構如何?玉米種子結構如何?兩者的主要區別在哪兒?種子結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它由哪幾部分構成?
引導學生復習種子的結構。明確種子最重要的結構——胚,已經是植物體的雛形。因此,種子不是發育的起點。
2.設問:整個種子、胚從何而來?
指出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出示桃子房壁和胚珠結構模式圖(圖3-7),討論下列問題:
(1)胚珠位于哪兒?其結構如何?
(2)胚珠內部結構中與生殖有關的細胞是哪些?
(3)被子植物的受精是如何完成的?受精方式有何特點?
復習被子植物子房和胚珠的結構、雙受精特點,了解種子和果實的形成過程。指出,子房是未發育的果實,胚珠是未發育的種子,如荷蘭豆、西瓜果實中含未成熟的種子。指出,胚珠在子房內,胚珠外有珠被,內有胚囊,胚囊中與生殖直接有關的是近珠孔處的卵細胞和中央的兩個極核。極核和卵細胞一樣是經過減數分裂形成的,所以都含有n條染色體。
被子植物進行受精時,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分別與卵細胞和2個極核結合,形成受精卵(2n)和受精的極核(3n)。受精卵是植物個體發育的起點;受精卵將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發育成種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
3.通過表解方法總結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概況。
第一階段:種子和果實的形成。
第二階段:種子萌發成幼苗,長成成熟植株。被子植物個體發育過程:
4.胚的發育。
出示標本或掛圖,簡要介紹薺菜的分類學特點。
出示薺菜胚的發育圖。指導學生認識胚珠的結構及受精卵、受精極核的位置,明確胚發育的場所;請學生根據圖解大致描述胚的發育過程(細胞分裂、分化),按下列表解總結:
指出,胚的發育進行的是有絲分裂;球狀胚體細胞繼續分裂,細胞數目增多,同時形態和機能發生分化,形成胚根、胚芽、胚軸、子葉,這四部分組成胚。
5.胚乳的發育。
玉米、水稻、小麥等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結合教材玉米胚乳發育圖,讓學生描述胚乳發育過程,教師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