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個體發育
指出,形成胚乳過程中進行有絲分裂;絕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種子形成后胚乳被子葉吸收,絕大多數單子葉植物種子保留胚乳。
另外,請學生考慮: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關系?胚乳發育先于胚的發育,有何生物學意義?胚乳為胚的發育提供營養。
6.總結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提問并以圖解(圖3-8)的方式回顧被子植物“種子→種子”的過程。
強調:①減數分裂發生的時間、部位;②植物開花、傳粉、受精的生殖特點;③受精卵是發育起點,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④種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通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長成成熟植株,開花結實,繼續繁衍。
二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引言:直接引入課題。本課時研究動物的個體發育。以蛙為研究對象的理由是:蛙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發育,受精卵外保護性結構較少,易于觀察和研究。
1.通過下列問題的討論,介紹蛙的胚后發育(屬于變態發育)的特點。
。1)青蛙是由什么變來的?
(2)蝌蚪和青蛙在形態、結構和功能方面有哪些不同?
(3)蝌蚪是怎樣發育為青蛙的?(早期蝌蚪用外鰓呼吸,后轉用內鰓呼吸;蝌蚪先生后肢,再出前肢;尾部逐步萎縮,開始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登陸為幼蛙,逐漸長為成蛙。)
出示蛙個體發育過程的掛圖和青蛙生活史的浸制標本,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討論。指出除表中列出的不同點外,蛙和蝌蚪在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上也存在差別,如蝌蚪的心臟一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單循環;蛙的心臟為兩心房一心室,血液循環為不完全雙循環等。
生活環境
呼吸
四肢
尾
幼體(蝌蚪)
水中
鰓
無
有
指出,蝌蚪具有魚類的特征,說明了兩棲類是由古代魚類進化而來的。
2.通過提問“蝌蚪是從哪來的?”,引導學生得出“蝌蚪自受精卵發育而來”。小結蛙的個體發育過程: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包括胚的發育和胚后發育。胚的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幼體的過程;胚后發育是指由幼體從卵膜內孵化出來(卵生動物)或從母體生出來(胎生動物)并發育為成體的過程。如人在母體中的“十月懷胎”即胚的發育,分娩后的嬰兒進入胚后發育階段。因此,從出生之日起計算人的年齡并不科學,所謂“虛歲”更符合實際。
3.按下列所示思路,利用蛙胚發育掛圖和模型,引導學生觀察、描述和討論,講解蛙胚發育過程和各個時期的特點。
。1)在介紹蛙胚發育起點時,可先復習有關青蛙的生殖現象(抱對、受精、受精卵特征)。出示蛙卵模型,指導學生觀察上下部的區別。教師指出,由于顏色淺的一部分(植物極)含卵黃多、比重大,顏色深的一部分(動物極)含卵黃少、比重小,因此,在水中始終動物極朝上,植物極朝下。問:這有何生物學意義?(保護色、便于吸收大量的陽光,保證受精卵發育需要的溫度條件。)
(2)指出卵裂是一種有絲分裂,細胞體積不增加。
。3)囊胚的組成細胞沒有發生分化,這些細胞具有全能性。實驗胚胎學證明,將這些細胞進行物理性分離后,各自能發育成完整的胚胎。人的同卵雙生(即受精卵分裂為兩個,各自完成發育過程)的孿生嬰兒從性別、外貌等特征是一致的,也說明了早期分裂產生的子細胞還沒有分化,具有全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