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的強弱取決于自動調節能力的大小,它們之間呈正相關,即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與其自身的成分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成正比關系。
4、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與恢復力穩定性的關系
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外界干擾超過了這一限度時,生態系統原有的穩定性遭到破壞,抵抗力穩定性不能發揮作用于,恢復力穩定性得以充分體現,最終使其恢復接近原狀或代之以另一全新的生態系統,并且重新具備抵抗力穩定性,又表現出自動調節能力。
一方面,不同的生態系統表現出的穩定性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也取決于外界因素的影響程度。
我們如何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呢?
學生閱讀教材p111相關內容。
教師指出: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環境;人類活動的干擾正在全球范圍內使生態系統偏離狀態;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但又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
(三)總結
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四)作業布置
教材p112練習。
(五)板書設計
第5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概念和自我調節能力
1、生態系統穩定性
2、反饋調節
二、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概念
1、抵抗力穩定性 原因
規律
2、恢復力穩定性
3、二者的關系
三、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2課時
一、目的要求
設計一個生態缸,觀察這一人工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二、基本原理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它的物種組成,營養結構和非生物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在有限的空間內,依據生態系統原理將生態系統具有的基本成分進行組織,設計時考慮系統內不同營養級生物之間的合適比例,構建一個正常運轉的人工微生態系統是可能的,將少量的植物(如浮萍、水草、蕨類植物和一些低矮雜草、仙人掌、仙人球等),以這些植物為食的動物(如蚯蚓、蝸牛、小烏龜等)和微生物(如花土中的微生物等)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如陽光、花土、沙土、水分、礦物質、二氧化碳、含氮有機物等)放在一個玻璃缸(大小約:100cm70cm50cm)內,密封,就形成了一個人工模擬的微生態系統——生態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