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教案
第三章 第一節 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一、教學目標
1.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
3.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教學難點
(1)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2)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三、教學步驟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1.彎向窗外生長。
2.是較長時間的單側光刺激引起植株彎向窗外光源生長。這樣,可以使植株獲得更多陽光,從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3.植株的彎曲生長發生在幼嫩部位。
教師講述:以上都與生物體本身所具有的調節功能有密切的聯系,而不同種的生物調節方式不同,植物是通過激素調節,動物則是通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
教師:“生長素是什么?科學家是怎樣發現生長素的?”
〖板書〗一、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教師:給出達爾文向光性實驗示意圖。1880年,達爾文研究了光照對金絲雀虉草胚芽鞘生長的影響。
實驗一: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時,彎向光源生長。
實驗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長,也不彎曲。
實驗三:用錫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長。
實驗四:用錫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單側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彎向光源生長。
〖旁欄思考題1〗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1.提示:分別遮蓋胚芽鞘頂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胚芽鞘的反應,從而確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頂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頂端。這說明,是胚芽鞘頂端接受單側光照射后,產生某種刺激傳遞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彎曲生長。
(讓學生分別回答。最后總結:達爾文推想,胚芽鞘尖端可能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照射下,對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會產生某種影響。(鼓勵學生從科學家的用詞教育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要養成嚴謹的思維習慣,要有事實求是的態度。))
教師:“學生們繼續思考胚芽鞘尖端真的會產生某種物質嗎?這種物質怎么會影響下面部分的生長呢?
1928年,荷蘭科學家溫特,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瓊脂塊上,幾小時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將這塊瓊脂切成小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結果胚芽鞘向放瓊脂的對側彎曲生長。
教師:“現在能說明達爾文的推想是正確的嗎?”
學生分析,并說明理由。有的學生說是正確的;有的說是不能說明,因為不能排除瓊脂塊的影響。
教師總結:不能。因為沒有排除瓊脂本身對去尖胚芽鞘的影響。
(介紹實驗的設計原則:)
1.單一的變量
2.要有對照組
〖旁欄思考題2、3〗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2.提示:因為該刺激(生長素)在向光一側和背光一側的分布(濃度)存在差異,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
3.提示:沒有。他是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嚴密分析的基礎上作出這個推斷的。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既需要以事實為依據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還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講述〗由此說明,胚芽鞘尖端確實會產生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到下部,并能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這種物質是什么呢?學生閱讀教材,得出1934年,荷蘭科學家郭葛等人從一些植物中分離出了這種物質,經鑒定這種物質是吲哚乙酸。吲哚乙酸具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因此給它取名為生長素。后來科學家又陸續發現了其他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乙烯和脫落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