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基因的本質
第3章 基因的本質第1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一、知識結構
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二、教學目標
1、總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探索過程。
2、分析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的實驗設計思路。
3、探討實驗技術在證明dna是主要遺傳物質中的作用。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
⑴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⑵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解決方法]
⑴利用插圖、掛圖、多媒體課件,分步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生置身于實驗探究的全過程。
⑵采用設疑導入→問題引導呈現探究過程→討論實驗結果→歸納總結法。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原理和過程。
[解決方法]
采用設疑導入→問題引導呈現探究過程→討論實驗結果→歸納總結→反饋運用教學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講解法。
六、教具準備
插圖、掛圖及課件。
七、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索過程,領悟科學研究方法。
2、學生思考、討論、歸納和回答相關問題。
八、教學程序
(一)明確目標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導入:⑴遺傳物質是染色體,蛋白質,還是dna?⑵遺傳物質具有什么特征?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遺傳物質的特征。
一、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多媒體顯示)
1、體內轉化實驗:1928年由英國科學家格里菲思等人進行。
①實驗過程
②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
a.r型活細菌與s型死細菌混合后,轉化成了s型細菌,并且后代也是s型細菌,即這種轉化可以遺傳。
b.s型死細菌中含有某種轉化因子,其結構相當穩定,可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
⑴誰在轉化實驗中起作用?⑵轉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質?⑶如果你做轉化實驗,你應如何設計實驗?
2、體外轉化實驗:1944年由美國科學家艾弗里等人進行。
①實驗過程
②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
從s型活細菌中提取dna、蛋白質和多糖等物質,分別加入到r型細菌的培養基中進行培養,結果發現只有dna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由此證明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是dna,進而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提問:艾弗里的實驗有何不足之處?
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多媒體顯示)
提問:⑴t2噬菌體的結構特點是什么?
⑵t2噬菌體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⑶什么是同位素示蹤技術?
⑷為什么選擇35s和32p這兩種同位素分別對蛋白質和dna標記?用14c和18o同位素標記可行嗎?
學生閱讀教材p44——45回答之。
1、實驗過程
①標記噬菌體
含35s的培養基 含35s的細菌35s 蛋白質外殼含35s的噬菌體
含32p的培養基 含32p的細菌 內部dna含32p的噬菌體
②噬菌體侵染細菌
含35s的噬菌體 細菌體內沒有放射性35s
含32p的噬菌體 細菌體內有放射線32p
2、實驗結果分析
由過程②可知,t2噬菌體的蛋白質并沒有進入細菌體內,只有它的dna進入細菌體內,并且不斷增殖,說明噬菌體在親代與子代之間具有連續性的物質是dna,親代噬菌體的各種性狀是通過dna遺傳給后代的,即dna是遺傳物質。
[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討論回答教材p46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