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講授目標:識記人生價值;理解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物質貢獻與精神貢獻的關系;運用具體事例說明只講索取不講貢獻是片面的、錯誤的認識。
能力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和訓練是非理解、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和審題能力,提高運用學科知識判斷和評價有關觀點和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以及歸納、表達和辯證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目標: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打下基礎,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努力學習,培養(yǎng)樂于奉獻的良好品質,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過程與方法:
運用啟發(fā)式方法,創(chuàng)設問題,激發(fā)思考;運用講授式、探究式方法,通過觀看錄像探究問題,理解歸納;開展討論,深化認識。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事例和典型觀點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教學難點:如何看待精神貢獻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意,導入正課]
展示《伊索寓言》中“鹿與獅子”的故事:
鹿在喝水時,望著水里的影子,看見自己的角長得很優(yōu)美,它洋洋得意;看見自己的腿細而無力,它悶悶不樂。鹿正在思考著,一頭獅子突然向它撲來,鹿轉身就跑。在空曠的平原上,鹿一直跑在前面,保住了性命。到了叢林地帶,鹿的角被樹枝絆住了,獅子出現(xiàn)了……在臨死時,鹿又意識到,它的腿比它的角更有價值。
思考:該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學生發(fā)言略。
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在進行著價值判斷,或者說都在用已有的尺度來評價事物的價值,那么對人生價值,我們應該用怎樣的尺度來進行價值評價呢?人為什么活著?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么呢?這是千百年來人們都在討論的問題,對此話題,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激趣誘思: 我們新任的總理對此又是如何回答的呢?(屏幕展示在記者招待會的視屏圖像。)“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現(xiàn)任總理的人生態(tài)度,(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入正題。) 那你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今天我們將一起來學習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么。
[第二部分:情意互動,以誘達思,變學為悟]
二、人生的真正價值
1、人生價值的含義
[溫故知新,知識遷移]
結合我們前面所學習過的內(nèi)容憶一憶:什么是價值?(學生回答)
價值: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反映了人和物之間的關系。
引導學生思考:那么人的價值又應當如何理解呢?
引導:事物→物質現(xiàn)象、精神現(xiàn)象、人
人生價值:人對人的積極意義。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因此,一個人的人生是否有價值,不可能從他自身得到說明,必須放到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中才能得以說明。
教師引導:人的存在具有雙重性:人既作為個體而存在,又作為社會成員而存在。個人總是生活在社會之中,作為一種“事物”,必須也可能以自己所具有的屬性去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自身的不同個性、利益和需要,要求得到滿足。人生價值就是從這種關系中產(chǎn)生出來的。因而,人生價值也就包含了兩個方面: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我們把它稱之為貢獻,也稱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我們把它稱之為索取,也稱自我價值。
個人滿足社會集體他人的需要→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