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考點介紹及重要知識點分析
3、不能認為規律有好壞之分: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可以給人帶來積極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作用,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從而創造有利于規律發生積極作用的條件,限制規律發生消極作用的條件,使規律發生積極作用,造福于人類。但這不是規律本身有好壞之分。4、規律的客觀性與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性是統一的:規律既是客觀的,又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它是否起作用及作用的表現形式都與客觀條件緊密相連。正因為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性才決定了人們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對客觀規律的認識,改變或創造規律起作用的條件,但決不是改變或創造規律本身。5、任何規律都是變化發展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的,具體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也是發生變化的。 6、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1)規律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滅。 (2)規律普遍性: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3)方法論:① 規律客觀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做到實事求是)。違背規律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 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7、怎樣理解人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要堅持按規律辦事?一方面,規律的客觀性制約著人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人們認識和利用規律,又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所以我們應該把尊重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方法論:既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第五課 把握思維的奧秘一、意識1、什么是意識?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⑴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刺激感應、感覺和心理)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生物學前提。⑵意識是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產生的。(3)從內容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離開了客觀存在,意識既不能產生,也不能發展。(4)從意識的本質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5)從意識的作用看,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2、怎樣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① 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比如預先制訂藍圖、目標和計劃,這點和動物的活動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動物的活動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活動。 ②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