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考點介紹及重要知識點分析
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時,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人不僅能認識現在,還能追溯過去,預測未來。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也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根本原因。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①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即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② 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論要求?(怎樣理解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1、原理內容: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2、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主觀與客觀作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實事求是,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 3、如何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1)是什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 (2)為什么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① 哲學依據:世界是物質的世界,物質決定意識,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原理 ② 重要意義:這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 (3)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① 要求我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② 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③ 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 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一、如何理解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1、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它有兩層基本的含義:其一,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其二,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它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邊為現實的存在。2、實踐具有三個特點:①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一方面,構成實踐的三個要素(實踐的主體、實踐的手段、實踐的對象)是客觀的;另一方面,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也受到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② 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實踐是一種有意識有目的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人們在改造自然的實踐中,創造出自然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人們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