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 求索真理的歷程 學案
衛生部應急辦副主任梁萬年說:“經過研究探索,目前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認識,其雖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但病情較溫和,有些無需治療即可痊愈。”XX年7月9日衛生部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這意味著我國正式調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XX年7月29日,由河南華蘭生物生產的我國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完成生物、生化試驗后,在江蘇泰州進入臨床驗證階段。
據衛生部通報,截至12月20日24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累計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批簽發413批次7524.9萬人份。全國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簽收疫苗6351萬人份;累計完成接種3999萬人。
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
六、鞏固訓練
1. 從1962年開始,以美國為代表的多個國家前后十多次發射了火星探測器。1997年美國“火星探路者”號發回火星表面有遠古水痕的照片,XX年美國“奧德賽”號發現火星北極區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凍水”。XX年美國“鳳凰”號第一次“觸摸和品嘗”到火星上的水,這對于多年來以找水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測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這表明( )
①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的活動 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主要標準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2.英國作家惠茲里特說:“一個除了書本以外一無所知的純粹學者,必然對書本也是無知的。”與這句話蘊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還有( )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④“讀有字的書,不如去讀生活這本無字的大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為了應對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針對第一代互聯網數據包傳送格式設計時的局限性,世界互聯網工程組織設計并正式發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數據包傳送格式。這表明( )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c.真理具有客觀性絕對性 d.認識推動事物發展
4.促進和諧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重要任務。“沒有和諧文化,就
難以建成和諧社會”。這一觀點說明( )
a.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b.社會意識的變化決定社會存在的變化
c.認識對實踐有能動的反作用 d.矛盾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