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作用》教學案
a.物質不能脫離意識而存在
b.物質的具體形態由于意識的作用是可以改變的
c.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樣性
3.每年的5月1日,全國勞動模范都齊聚北京,接受祖國的表彰。他們的事跡表明,只有始終保持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把高昂的激情投人到工作中,才能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來。由此可見
a.精神可以直接變為物質
b.意識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可以轉化為物質
c.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
d.高昂的激情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有決定作用
4.古希臘有位哲人說:“頭腦不只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把需要點燃的火把。”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b.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c.意識可以能動地反映客觀存在 d.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5.第29屆奧運會主會場——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先由工程師設計圖紙,后由建筑工人按圖紙施工建成。這說明
a.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b.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c.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d.意識可以先于物質產生
6.XX年奧運會體育圖標顯示出了鮮明的運動特征、優雅的運動美感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達到了“形”與“意”的和諧與統一。這說明
①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發揮主觀能動性、主觀想象的結果
②藝術作品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③藝術創作可以不遵循認識的規律
④藝術作品體現了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⑤藝術創作具有創作性和自覺選擇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如果把實際情況比作“地形”,理論就是“地圖”。當實際情況發生很大變化的時候,我們不要期望按照“地圖”來修地形”,而只能是根據“地形”來矯正“地圖”。回答7-8題。
7.從哲學上看,“地形”與“地圖”的根本區別是
a.前者是第二性的,后是是第一性的 b.前者是客觀的,后者是主觀的
c.前者是有規律的,后者是無序的 d.前者是社會現象,后者是自然現象
8.根據“地形”來矯正“地圖”的哲學依據是
①錯誤意識不是對物質的反映 ②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④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合作探究 重點突破】
9.XX年11月,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極其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國務院決定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把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把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