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a.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會向相反方向轉化 b.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c.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我們應采取正確的態度面對矛盾
例題2、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指的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所體現的辯證法的正確思想是:
a.有修養的人在任何問題上都要追求思想上的一致性
b.由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從而構成了事物的多樣性
c.事物自身包含著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d.統一是矛盾的根本屬性
提示:“和”主要體現矛盾的統一,“不同”主要體現矛盾的對立
例3、(文綜全國卷i)圖6是比利時畫家馬格利特的作品。畫面上明明
畫了一只逼真的煙斗,而畫上的法文寫的卻是“這不是一只煙斗”。回答
在畫面情境中,煙斗的形象與文字含義之間的關系屬于
a.自相矛盾的關系 b.辯證法的矛盾關系 c.詭辯的關系 d.辯證否定的關系
三、基本原理
1、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
【原理內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即對立統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方法論】: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片面性、一點論
例4、(XX年廣東)我們應如何辯證看待人類對核資源的利用?
答案:一方面,核能的利用為人類提供了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核武器的存在對人類和平造成潛在危險,核泄漏和核輻射也會帶來環境問題
例5、(06文綜全國卷i)國泰民安是中國人歷來的社會理想,而要長治久安就必須居安思危,因為“思所以危則安矣”。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則安是因為
①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不同質的事物 ②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是同質的事物
③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相互包含 ④安和危作為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6、(06政治江蘇)12.“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這體現的哲理是
a.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b.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
c.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改變社會發展規律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例7、(06政治廣東卷)手機、互聯網等各種現代化通訊傳播手段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新的困擾,如“信息焦慮癥”。上述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質是不確定的
例8、(06廣東)目前,廢舊家電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實,經過分門別類、集中處理后,廢舊家電可以變成銅、鐵、鋁和塑料等資源。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問題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