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教案
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用發展的觀點“看”和“做”。
能力目標:掌握運用發展觀看問題的方法。
價值取向:體驗和感悟用發展觀看和做的益處。
教學重點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是落腳點。
教學難點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關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哲學觀點。本節課我們就要運用此觀點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掌握此觀點,指導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
材料:吳國大將呂蒙自幼從軍,沒有文化,常常鬧出笑話。后在吳主孫權的勸導下,他發奮讀書,進步很快。都督魯肅認為呂蒙不過是一介武夫,有點兒瞧不起他。一次魯肅提出了一些問題故意為難呂蒙,呂蒙卻能對答如流,特別是如何對待蜀國大將關羽,呂蒙講了五條應急之策,有的連魯肅都沒想到。魯肅大為驚喜地說:“我原以為你只有武略,今天才知道你學識淵博,已經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呂蒙幽默地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意思是說,人們三天不見,便要另眼相看,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提問:這段材料體現了什么哲學觀點?
出示第三框標題: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提問:這段材料中,我們從哪里可以看出發展的觀點?
吳國大將呂蒙自幼從軍,沒有文化,常常鬧出笑話──學識淵博
提問:呂蒙如何進步的? 通過讀書。從沒有文化,經過發奮讀書,已經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人。這說明呂蒙的發展是一個過程。每一個事物都有過去、現在和將來,所以我們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
1、如實地看待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
學生活動:結合自身,舉一些體現變化發展過程的例子。應該包括:社會形態、人的成長、思想意識等方面。
出示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照片,說明這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嬰兒階段──幼兒階段──少年階段──青少年階段。
問題:這個例子除了說明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還能看出事物的發展具有不同的階段。所以我們看待事物除了把它看成不同的階段外,還要認清事物在每個階段中所處的地位,這樣才能全面地認識一個個事物。
2、要明確事物的發展過程具有不同的階段和地位
例:回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材料
問題:這個材料中有沒有體現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
呂蒙說:不能用老眼光看我,如何解釋?
事物處于發展的不同階段,就要使我們的主觀符合變化了的客觀實際。
學生活動:學生舉例,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
在學生舉例中分析。
問題:我們說,事物處于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的眼光看事物,這還體現了我們學過的什么哲學觀點?
主觀符合客觀,與時俱進。
分析意思:我們僅僅使主觀符合客觀,主觀一味地順從于客觀還不夠,還應該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品質和創新的行為。
3、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發展
學生討論:我們為什么要創新?我們為什么能創新?我們如何創新?
答案要求:
我們為什么要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促進人與社會、社會與自然的發展。
我們為什么能創新,因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我們如何做到創新,從現在做起積累知識、提高能力、樹立創新意識。
小結
問題:我們為什么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二、《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問題設計
1、材料:吳國大將呂蒙自幼從軍,沒有文化,常常鬧出笑話。后在吳主孫權的勸導下;他發憤讀書,進步很快。都督魯肅認為呂蒙不過是一介武夫,有點兒瞧不起他。一次魯肅提出了一些問題故意為難呂蒙,呂蒙卻能對答如流,特別是如何對待蜀國大將關羽,呂蒙講了五條應急之策,有的連魯肅都沒想到。魯肅大為驚喜地說:“我原以為你只有武略,今天才知道你學識淵博,已經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呂蒙幽默地說:“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意思是說,人們三天不見,便要另眼相看,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