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主觀必須符合客觀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使學生懂得想問題辦事情要主觀符合客觀,一切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和意義;掌握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聯系現實生活,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分析能力;獲得處理問題的出發點和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對話探究式教學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析講解,學生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勇于克服困難的勇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從實際出發的理論根據和實踐意義
2、教學難點:應該怎樣從實際出發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評析: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自己舉例,觸動學生興奮點。)
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可以用哲學的觀點進行分析,進而找出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要對這樣一類問題進行分析,比如:
期中考試的時候,有一個同學的學習基礎弱一些,排在班級后位,他痛下決心立下軍令狀:少睡覺、不玩球決定下次要考年級第一名。結果成績雖然有所提高,但與第一名相差太遠。這就叫做“事與愿違”。今天我們研究一下這類問題。
(提問):在生活中有沒有使你感到“事與愿違”的事情?(學生舉例,要求簡明扼要。教師在黑板上一一列出)
學生:我希望自己玩好籃球,進入校隊,可總打不好,因為個子矮。
學生:今天早上遲到了,在路上我希望上課鈴晚點響,結果事與愿違。
學生:我每天都給自己制定了滿滿的學習計劃,可總因貪玩完不成。
老師總結:看來大家都有一些這樣的體會。
(提問):想法與結果不一樣會產生什么后果?請學生對事例做具體分析:
學生:浪費了時間,自己本來可以用這些時間做別的事情。
學生:付出得不到回報,精神受到打擊。
學生:容易喪失自信心。
學生:訂計劃完不成我想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特點不同,應該根據自己實際制定計劃,想學習是主觀愿望,但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留點時間適當放松一下。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事與愿違”?
學生:這些都是因為主觀愿望脫離實際,也就是主觀沒有符合客觀,沒有很好的分析實際,沒有從實際出發.
教師總結:這位同學分析得很好,事與愿違的原因,是因為主觀沒符合客觀,沒從實際出發,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教授新課:
一、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含義(板書)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板書)
一切從實際出發要求我們:一定要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如發表我們的看法,提出我們的觀點,制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設計我們的計劃方案等。
如上面我們討論的幾個例子,都以自己的主觀愿望作為出發點,脫離實際,結果造成失敗。
(提問):上述分析中概括我們為什么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學生:從實踐上看,不從實際出發,人們的愿望就不能實現。反之,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就能取得成功。
老師:能舉幾個例子嗎?
學生:足球比賽制定戰略,要根據對手的不同來制定。
學生:管理國家,要根據不同時期制定不同計劃。
老師:對,從實踐上看,我們可以把大家說的概括出兩點來。(多媒體)
(提問):你們還能不能運用已經學習了的哲學觀點進行分析?
學生:我們上節課學過: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主觀只有符合客觀,意識只有符合實際,經過創造條件,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