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唯物辯證法教案
(2)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點要求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注意節約資源,環境保護,考慮到后代人的發展需要。
(3) 唯物辯證法的全面觀點和對立統一規律要求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城鎮與
222
農村、東部與西部、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對內與對外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要兼顧城鎮與農村、東部與西部、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對內與對外的和諧發展,反對片面地看問題。
4.科學發展觀中“五個統籌”的實質
“五個統籌”的實質,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問題。
統籌城鄉發展的實質,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二元經濟結構的轉變。我國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轉型過程中,即從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這將是今后幾十年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
統籌區域發展的實質,是把握“兩個大局”,促進共同發展。鼓勵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并繼續發揮優勢,這是一個大局;支持和幫助內地發展,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這也是一個大局。保持比較發達的地區快速發展的勢頭和扶持落后地區的發展,都是國家的既定政策。地區差距不僅表現在東部和中西部之間,表現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也表現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內部。地區差距問題要在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進程中逐步得到解決。
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質,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增進全體人民的福利。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和改革的深入,經濟發展中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出來。社會發展領域存在的問題,許多同經濟轉軌過程中政府職能不到位有直接關系,需要轉變政府職能。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公共衛生和醫療等領域有其特殊性,政府必須承擔起應負的責任,不能簡單地提“市場化”或“產業化”的目標和口號。
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實質,是人口適度增長、資源的永續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國是人均資源比較少的國家,資源約束是伴隨工業化、現代化全過程的大問題,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選擇、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和技術政策的選擇,乃至社會生活方式的選擇,都必須考慮資源約束和環境承載能力。
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實質,是更好地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順利實現中國經濟的振興。中國正在迅速崛起為世界經濟大國,國際經濟地位正在發生帶有根本性的變化,F在我們面臨著和改革開放初期甚至和十年前完全不同的外部環境,這是謀劃國內發展必須考慮的。
統籌就是兼顧。這一系列“統籌”,都是從對經濟改革和發展的要求來說的,都是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所必須的。
(摘自:《時事資料手冊》XX年第2期)
5.循環經濟
當前,發展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有的發達國家甚至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進。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的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是其三大原則。傳統經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