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教案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文化可以創造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增強凝聚力。如果忽視文化建設,經濟建設是難以搞上去的,即使一時上去了,最終也要掉下來,并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必須堅持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共同進步。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強調,要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他多次指出:“不加強精神文明的建設,物質文明的建設也要受破壞,走彎路。光靠物質條件,我們的革命和建設都不可能勝利。”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和重大意義,要經常講、反復講。”我們走的是社會主義道路,搞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不強不行,民不富不行,民族沒有凝聚力也不行。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是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2.@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必須正確把握如下四個重要關系。
@第一,“堅持”與“發展”的關系。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堅決抵制指導思想上的多元化,這一點不能有
絲毫的動搖。否則,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就不復存在,社會主義文化的根基也不復存在,歷史已經無可置辯地證明了這個結論。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不等于把它當成僵硬的教條,不等于對它作斷章取義各取所需式的理解,不等于說它不需要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發展。事實上,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恩列寧主義的發展,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則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立足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不斷發現新情況和研究新問題,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一方面,它通過不斷批判吸收一切有益的成果來充實自己,使自己日益豐富和完善,另一方面,它也進行自我批判,通過不斷揚棄和不斷創新而進入新的境界。
@第二,“二為”與“雙百”的關系。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并且把二者統一起來,是我們的既定方針。社會主義文化,毫無疑問應當反映和謳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反映和謳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輝煌業績,反映和謳歌各個地區各個方面涌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反映和謳歌各族人民群眾多姿多彩的生活。社會主義文化應當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表達人民的喜怒哀樂,反映人民的愿望要求,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就是要鼓勵學術上、藝術上不同形式和不同風格的自由發展,不同題材和不同體裁的自由競爭;就是要鼓勵不同觀點和不同流派互相溝通、互相了解,互相融合和共同發展。如果百花齊放變成了一花獨放,百家爭鳴變成了一家獨鳴,社會主義文化的園地里就不會有繁花似錦、絢麗多姿的局面。當然,自由發展和自由競爭,決不意味著要忘記社會責任感,忘記關注社會效果,忘記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