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教案
@第三,“三個貼近”與“三個創新”的關系。社會主義文化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貼近實際,就是要面向人民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從實際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貼近生活,就是要深入人民群眾火熱的現實生活,把握生活的主流,反映生活的本質;貼近群眾,就是要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群眾的疾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總之,“三個貼近”的實質就是社會主義文化要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不要高高在上,遠離群眾,僅僅成為少數人的專用品。社會主義文化要不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沒有不斷創新的內容,就談不到先進性;沒有不斷創新的形式,就談不到新穎性;沒有不斷創新的手段,就談不到獨特性。就是說,沒有創新,社會主義文化就會失去其優秀品質。因此,我們要下大力氣摒棄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手段老套的文化產品,下大力氣克服黨八股滿天飛、空話套話盛行的不良風氣。
@第四,“主旋律”與“多樣化”的關系。社會主義文化應當弘揚“主旋律”,這是由它的本質屬性決定的。曾精辟地把“主旋律”概括為“四個一切”:即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弘揚主旋律,就是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社會主義文化在把握主旋律的同時,還要提
221
倡多樣化,即讓各種題材、主題、樣式和風格得以全方位展現,社會生活的豐富性得到全方位表現,人們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全方位滿足。沒有主旋律,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性就無從體現;沒有多樣性,社會主義文化就會變得單調乏味。因此,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主旋律和多樣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黨要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就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又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3.@如何建設先進文化
(1) @關于文化的本質和特征。
@關于文化,國內外學界歷來有各種各樣的定義,但基本含義相差不大。“文化”是相對于“原始、自然”而言,“文明”是相對于“野蠻、蒙昧”而言。在我們的語言中,“文明”通常指文化的發達程度、積極成果和整體面貌。
@客觀上,文化是作為人特有的行為模式、生活“樣式”而存在和表現出來的,它是通過物化、社會組織化等形態所負載的人類價值體系。“文化”概念的涵義和本質,簡言之,就是“人化”和“化人”,即:人類改造客觀世界,將自然狀態加以“人化”;同時又用其經驗和成果來“化(哺育、教化)人”,提升人自己。
@在現實中把握“文化”的要義,重在考察人們的行為模式、生活“樣式”本身。換句話說,文化的體現,不僅在于人們“做什么”,更在于人們“怎樣做”。古往今來,人類所做的“事情”(生產和生活、衣食住行等)是彼此相同的;而由于“做法”的異同,才造成了各種文化之間的異同。因此文化的深層意義,在于它直接聯系著人們選擇和創造自己生存發展的活動,在于人們從事這種活動的權力與責任。這是全部問題的核心和實質。例如,當前關于全球化中“文化權”、“文化領導權”、“文化普遍主義”與“文化特殊主義”等爭論日益突出,就表明了文化首先是人們的權利和責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