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群眾實踐相結合》教案
分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既要學習書本知識,又要參加社會實踐,要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當今的社會生活空間更加廣闊,內容日益豐富,一個人要生存和發展,要對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把讀書和實踐密切結合起來。
材料:毛澤東歷來十分強調,知識分子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否則,知識分子所具有的知識是不完全的知識。
沒有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任何科學家、藝術家、思想家的創造活動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價值的成果。
思考:這兩段材料給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
(3)青年學生只有與工農群眾相結合,才能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把自己所學的書本知識帶到工農群眾中去,化為具體的物質力量(板書)
(4)堅定的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有通過社會實踐而不斷煥發出來。也只有在偉大的實踐中,才能使自己更快的成長和成熟起來(板書)
教師分析:我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振興。我們的信念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而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只能通過投身火熱的社會實踐而不斷煥發出來。青年人要自覺地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去,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做貢獻。也只有在這樣的偉大實踐中,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長和成熟起來。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新事物不斷涌現,新問題層出不窮。例如:關于所有制問題要正確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必須走與工農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
3、立志成才的青年學生,自覺投身社會實踐、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就該在“情、理、行”三個方面來一個徹底的轉變(板書)
教師分析:“情”就是對人民群眾要有思想感情即有“三感”:熱愛感、親近感、同情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理”就是為人處事的道理,就是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最高標準。為人要正直,做事要認真。“行”就是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理論聯系實際,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為人民群眾服務。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人民群眾的含義、為什么要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以及怎樣與人民群眾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