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
a.新事物是對舊事物的徹底否定 b.新事物是舊事物矛盾演變的結果
c.事物的任何變化都是根本性質的變化 d.事物的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的過程
解析:交通工具的變遷、發展,體現了事物的發展趨勢。a 否定了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系,是錯誤的;事物的變化有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質變才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所以c 項錯誤;b 項與題干表達的意思不符。本題正確答案為d。
三、學習自評
(一)單項選擇題
1.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雖然我們在近代落伍了,但是中華民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創新精神和創造成就的民族之一。這段話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有( )
①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②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③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④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2.事物發展的實質是( )
a.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b.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
c.運動和靜止的辯證統一 d.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
3.新生事物是( )
①新出現的事物②形式新奇的事物③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趨勢的事物④進步的、有強大生命力的事物⑤有遠大前途的事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4.“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從哲學角度看是因為( )
a.他尊重規律,能在事物的運動中把握規律
b.他具有創造性思維,認識了一切規律
c.他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利用規律為人類服務
d.他熱愛解牛工作,有利可圖,從而調動了工作的積極性
5.關于學習書法,宋代大作家晁補之說:“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獨得。書工筆吏,竭精神于日夜,盡得古人點畫之法而模之,濃纖橫斜,毫發必似,而古今之妙處已亡。妙不在于法也。”書法“古今之妙處已亡”是因為( )
a.書工筆吏缺少創新精神 b.書工筆吏盡得古人點畫之法
c.古人已經窮盡書法的妙處 d.學習書法不能模仿
6.魯國有個人善于編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織縞(生絹),他們準備移居到越國去。有人勸阻他們說:“二位去越國必然會窮的。因為屨是當鞋穿的,但是越人赤腳走路;縞是用來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發。以二位的所長,到不使用鞋子和帽子的國家,怎么不會窮呢?”勸阻者的一番話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