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教學設計
2、矛盾普遍性原理方法論
承認矛盾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前提(p70頁)
根據不同的回答,請判斷這是哪位老師說的觀點
問題:“打人與被打有何不同”,請教老師。
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打人是主動式,被打是被動式——
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各記大過一次——
(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公布答案,分別是歷史老師、英語老師,物理老師和教導主任)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不同學科老師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回答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b、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簡單小結:
矛盾普遍性
表現在 2個方面
特殊性
概念
表現在 3 個方面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有兩種含義
(1)第一種含義指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2)第二種是指同類事物共同的狀態本質和屬性。簡單理解就是同類事物的共性(共同點)
所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例1:想一想:問卷調查中,每一問題為什么總有相對集中的回答,但卻為何沒出現一個問題只有一種答案?出現不同的回答說明了什么問題?
“相對集中的回答”表明事物之間有共同點,也就是這里所說的矛盾的普遍性;“沒出現一個問題只有一種答案”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例2:書本例子與白馬非馬通過回答,讓學生明白兩者的關系。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__相互聯結_______。(具體關系見書本p71)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不同的場合是_可以相互轉化的。
“……走自己的路,照搬照抄別國經驗,從來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鄧小平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當堂練習]:略。
(四)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辨證關系原理時矛盾問題的精髓。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在我教上一目時已經深有感觸,教好哲學,特別是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個人覺得要作到以下幾點:
(1)實際,尤其是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要叢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需要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遵循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知發展規律來編寫教案,組織課堂教學。
(2)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把知識直接呈現給學生,學生不會六下太多的印象,關鍵是要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事例、問題、情境自己去思考,去體驗,去解決,讓學生極力知識的生成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