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學業水平考試《生活與哲學》考點解析
(1)自然界的物質性: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②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一方面,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另一方面,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物質資料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客觀性。
(3)總之,自然界是客觀的,人類社會能動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考點102】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ⅰ)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和變化之中。
(2)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
(3)物質與運動的關系:①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離不開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③離開物質談運動和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
(4)運動與靜止的關系:辯證唯物主義在肯定物質運動的同時,并不否認靜止的存在。運動是無條件的、永恒的、絕對的,靜止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考點103】運動是有規律的(ⅲ)
(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2)規律的特點:①規律具有客觀性。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不管人們是否承認它、喜歡它,它都客觀地存在著。②規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
(3)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自覺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4)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
【考點104】意識的本質(ⅱ)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勞動在意識的起源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2)(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①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人腦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②有了人腦,不一定就會產生意識。
(3)(從意識的內容和本質看)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4)物質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
【考點105】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ⅱ)
(1)意識活動具有能動性。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這與動物純粹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②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不同于動物的適應性活動。③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