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政治教案 > 高中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通用6篇)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發布時間:2022-12-06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通用6篇)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篇1

  1.3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理解:①意識的概念。

  ②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覺悟方面:

    ⑴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⑵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⑴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⑶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方法

  ①主要采用歸納法進行敘述。

  ②運用啟發式教學,設疑造成懸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為什么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質?

  導入新課

  從自然界的產生來看:自然界既不是“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的,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其次,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以人類社會來看: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所以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世界上除了物質現象以外,還有一類現象即意識現象。那么,什么是意識呢?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又是怎樣呢?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這些內容。

  第二節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課程標準》從高中學生的教育實際出發,把教學內容僅限定為“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擴展,在教學中要注意講清三點::①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③抓住重點,進行對比,透徹分析不同類型的意識為什么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教材列舉了三組有差異的材料,每組的材料也是有差異的。

  設問:什么是意識?意識是不是從來就有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人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成人,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提問: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人腦有什么特殊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腦有著極為復雜的結構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動。人腦與高等動物的大腦相比,二者有質的區別,它們的物質基礎不同,形成的機制不同。這就決定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沒有高度發達的高度完善的人腦這種特殊的物質為基礎,是不可能產生意識的。

  提問:既然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是否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為什么?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實例:

  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家曾報告,有一個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慘無人道地關在樓頂的一件房里,不讓她見人,不讓她接觸社會,每天只給她送一些食物和水。當人們發現安娜時,她已經6歲了,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更不會使用餐具吃食物。科學家們為了使安娜適應社會生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4年半后,安娜不幸早逝。但在她死前僅學會了很少詞語,但從未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更談不上有正常人的意識。

  提問:這件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有了人腦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于人腦,而是來源于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所以,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于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多媒體顯示: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于對客觀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在平面鏡前很美的人,而在哈哈鏡前變丑了?

  教師進一步點明: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宗教觀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假如這是一種反映,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這種反映是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題中心觀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障礙。由于學生易把 “反映”理解為“直觀”的等同,因此,從直觀上找 “鬼神”、“抽象思維”和“未來”等同的客觀事物,這當然找不到。第二,認清宗教的本質有助于進一步樹立唯物主義,克服有神論。講解時,可通過課本書第15頁的最下面一段文字,以學生已有的體驗為基礎,說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漢族人,上帝的外貌像西方人,可見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創造神的”、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找到某種原型。從而理解“反映”的含義。應主要分析為什么是 “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質。

  多媒體顯示: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恩格斯

  解釋恩格斯語錄“外部力量”和“幻想的反映”。外部力量有兩種,一種是統治人們的自然力量,一種是統治人們的社會力量。當人們能自覺地認識和利用它時,就不會具有神秘感。當人們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它時,就會采取“超人間的形式”,成為盲目信仰的對象。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產生的認識根源和宗教的本質。表明宗教的荒唐觀念在人間有它的原型,它是客觀事物的“幻想的反映”。

  提問:是否可以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觀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為什么?

  (請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么就意味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么。

  (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意識包括感覺和思維,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維。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具體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與規律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說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的最深刻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作為具體的貨幣,形象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貨幣的職能也不同。而貨幣概念舍棄了具體貨幣的差異,抓住了貨幣的本質。它是通過人的思維來把握的,是人對貨幣的深刻反映。商品經濟離不開貨幣,要從整體上、本質上把握商品經濟,必須使用貨幣概念,在更大的范圍內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實際的深刻反映。

  (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提問: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是根源于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對現狀的一切感受與認識,都根源于現階段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根源于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

  歷史是客觀事物已經發生過的事實,那么,人們是依據什么對歷史進行思考和總結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歷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遺留下許多痕跡,社會歷史則保存下許多歷史資料,如實物器件、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圖畫作品、近現代科技興起后遺留下聲像記錄等。這些歷史資料作用于人腦,經過加工分析形成了人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發展規律的反映。所以,人們對歷史的思考與總結,其內容歸根到底還是來自當時的客觀事物。

  例舉近現代史中一些事實來說明,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井岡山斗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和對歷史的思考和總結,都可以依據客觀事物現狀和史料記載作出反映。但未來是還未出現的客觀事物,人們只是有想象中的未來事物的狀態,就對事物發展的趨勢作出預見,并對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提出計劃方案,這也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嗎?

  (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作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

  教師強調:正確思想意識的科學預見性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反映形式。

  多媒體顯示: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共產黨宣言》

  提問:這個例子用在這里是為了說明什么?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要求暢所欲言,教師用歷史知識歸納。)

  (l)原來的預計,是對過去客觀事物當時的現狀作出的反映。

  (2)現在看來,是對1948年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的反映。

  (3)再有一年左右時間,根據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及其發展規律,對未來作出的正確判斷和科學預見。

  總之,《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的理論,它的預言,依據了社會發展規律和階級斗爭規律。這說明任何意識都根源于物質,其內容歸根到底來自于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師設疑:“電腦也能思維。”這種觀點對嗎?請說明理由。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釋疑。)

  “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第一,“電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人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人腦。第二,“電腦思維”的過程是機構的、物理的過程,人腦思維的過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過程。第三,“電腦思維”沒有自覺能動性,沒有創造性,只能接受人腦的指令;人腦思維是人自覺進行的,有獨特的創造性。第四,“電腦思維”沒有社會性,不會去探求模擬的社會意義;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注重思維的社會效果。第五,“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 (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可見,“電腦思維”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思維,思維、意識只是人腦才有的機能。

  綜上所述,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多媒體顯示)

  1.下列關于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意識是客觀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③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    ③意識的內容不是來自天上,而是來自人腦    ④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2.從本質上說,意識是                                                  (   )

  a.客觀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社會實踐的產物

  c.客觀實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d.人腦特有的機能

  3.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下列各項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教案。

  2、關于意識的概念

  《課程標準》從高中學生的教育實際出發,把教學內容僅限定為"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擴展,在教學中要注意講清三點:一,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二,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三,抓住重點,進行對比,透徹分析不同類型的意識為什么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教材列舉了三組有差異的材料,每組的材料也是有差異的。

  【疑點解決辦法】

  1、“電腦也能思維”,對嗎?

  "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第一一,《電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人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人腦。•第二,"電腦思維"的過程是機構的、物理的過程,人腦思維的過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過程。第三,。電腦思維"沒有自覺能動性,沒有創造性,只能接受人腦的指令;人腦思維是人自覺進行的,有獨特的創造性。第四,“電腦思維”沒有社會性,不會去探求模擬的社會意義;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注重思維的社會效果。第五,“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 (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

  可見,"電腦思維"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思維,思維、意識只是人腦才有的機能。

  復習提問

  為什么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質:

  (設計這一問題,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對第一節前兩個框題進行回憶和概括,以便學習新課。)

  從自然界的產生來看:自然界既不是“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的,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其次,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以人類社會來看: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所以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世界上除了物質現象以外,還有一類現象即意識現象。那么,什么是意識呢?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又是怎樣呢?第二節我們將要學習這些內容。

  第二節 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板書)

  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一框題。

  一、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板書)

  (引導學生粗讀本框。)設問:什么是意識?意識是不是從來就有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板書)

  人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成人,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提問: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人腦有什么特殊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腦有著極為復雜的結構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動。人腦與高等動物的大腦相比,二者有質的區別,它們的物質基礎不同,形成的機制不同。這就決定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沒有高度發達的高度完善的人腦這種特殊的物質為基礎,是不可?能產生意識的。

  提問:既然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恃有的機能,是否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有了人腦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于人腦,而是來源于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所以,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板書)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于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板書)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于對客觀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想一想”(引導學生舉例,教師可先舉例。)為什么在平面鏡前很美的人,在哈哈鏡前變丑了?教師進一步點明: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宗教觀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假如這是一種反映,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反映?(學生回答)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這種反映是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解釋恩格斯語錄“外部力量”和“幻想的反映”。外部力量有兩種,一種是統治人們的自然力量,一種是統治人們的社會力量。當人們能自覺地認識和利用它時,就不會具有神秘感。當人們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它時,就會采取“超人間的形式”,成為盲目信仰的對象。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產生的認識根源和宗教的本質。表明宗教的荒唐觀念在人間有它的原型,它是客觀事物的“幻想的反映”。

  提問:是否可以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觀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為什么?

  (請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么就意昧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么。

  (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意識包括感覺和思維,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維。那么感覺與思維有什么區別?(同學們自行歸納)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具體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與規律的反映。

  “想一想”貨幣概念?為什么說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的最深刻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作為具體的貨幣,形象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貨幣的職能也不同。而貨幣概念舍棄了具體貨幣的差異,抓住了貨幣的本質。它是通過人的思維來把握的,是人對貨幣的深刻反映。商品經濟離不開貨幣,要從整體上、本質上把握商品經濟,必須使用貨幣概念,在更大的范圍內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實際的深刻反映。

  (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提問: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是根源于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對現狀的一切感受與認識,都根源于現階段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根源于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

  歷史是客觀事物已經發生過的事實,那么,人們是依據什么對歷史進行思考和總結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歷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遺留下許多痕跡,社會歷史則保存下許多歷史資料,如實物器件、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圖畫作品、近現代科技興起后遺留下聲像記錄等。這些歷史資料作用于人腦,經過加工分析形成了人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發展規律的反映。所以,人們對歷史的思考與總結,其內容歸根到底還是來自當時的客觀事物。

  “想一想”,例舉近現代史中一些事實。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井岡山斗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和對歷史的思考和總結,都可以依據客觀事物現狀和史料記載作出反映。但未來還未出現的客觀事物,人們只是有想象中的未來事物的狀態,就對事物發展的趨勢作出預見,并對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提出計劃方案,這也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嗎?

  (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作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教師強調)正確思想意識的科學預見性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反映形式。

  《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的理論,它的預言,依據了社會發展規律和階級斗爭規律。

  “議一議”。(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要求暢所欲言,教師用歷史知識歸納)

  (l)原來預計......是對過去客觀事物當時的現狀作出的反映。

  (2)現在看來......是對1948年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的反映。

  (3)再有一年左右時間......根據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及其發展規律,對未來作出的正確判斷和科學預見。

  總之,任何意識都根源于物質,其內容歸根到底來自于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小結: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鞏固新課

  選擇題:(用投影儀或幻燈出示)

  (1)下列關于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a、 d)

  a. 意識是客觀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b.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

  c.意識的內容不是來自天上,而是來自人間的人腦

  d.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2)從本質上說,意識是 ( c)

  a. 客觀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社會實踐的產物

  c.客觀實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d.人腦特有的機能

  本課時結構圖表如下: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篇3

  1.3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理解:①意識的概念。

  ②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覺悟方面:

  ⑴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⑵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⑴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⑶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方法

  ①主要采用歸納法進行敘述。

  ②運用啟發式教學,設疑造成懸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為什么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質?

  導入新課

  從自然界的產生來看:自然界既不是“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的,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其次,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以人類社會來看: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所以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世界上除了物質現象以外,還有一類現象即意識現象。那么,什么是意識呢?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又是怎樣呢?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這些內容。

  第二節 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課程標準》從高中學生的教育實際出發,把教學內容僅限定為“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擴展,在教學中要注意講清三點::①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③抓住重點,進行對比,透徹分析不同類型的意識為什么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教材列舉了三組有差異的材料,每組的材料也是有差異的。

  設問:什么是意識?意識是不是從來就有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人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成人,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提問: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人腦有什么特殊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腦有著極為復雜的結構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動。人腦與高等動物的大腦相比,二者有質的區別,它們的物質基礎不同,形成的機制不同。這就決定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沒有高度發達的高度完善的人腦這種特殊的物質為基礎,是不可能產生意識的。

  提問:既然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是否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為什么?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實例:

  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家曾報告,有一個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慘無人道地關在樓頂的一件房里,不讓她見人,不讓她接觸社會,每天只給她送一些食物和水。當人們發現安娜時,她已經6歲了,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更不會使用餐具吃食物。科學家們為了使安娜適應社會生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4年半后,安娜不幸早逝。但在她死前僅學會了很少詞語,但從未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更談不上有正常人的意識。

  提問:這件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有了人腦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于人腦,而是來源于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所以,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于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多媒體顯示: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于對客觀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在平面鏡前很美的人,而在哈哈鏡前變丑了?

  教師進一步點明: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宗教觀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假如這是一種反映,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這種反映是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題中心觀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障礙。由于學生易把 “反映”理解為“直觀”的等同,因此,從直觀上找 “鬼神”、“抽象思維”和“未來”等同的客觀事物,這當然找不到。第二,認清宗教的本質有助于進一步樹立唯物主義,克服有神論。講解時,可通過課本書第15頁的最下面一段文字,以學生已有的體驗為基礎,說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漢族人,上帝的外貌像西方人,可見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創造神的”、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找到某種原型。從而理解“反映”的含義。應主要分析為什么是 “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質。

  多媒體顯示: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恩格斯

  解釋恩格斯語錄“外部力量”和“幻想的反映”。外部力量有兩種,一種是統治人們的自然力量,一種是統治人們的社會力量。當人們能自覺地認識和利用它時,就不會具有神秘感。當人們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它時,就會采取“超人間的形式”,成為盲目信仰的對象。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產生的認識根源和宗教的本質。表明宗教的荒唐觀念在人間有它的原型,它是客觀事物的“幻想的反映”。

  提問:是否可以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觀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為什么?

  (請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么就意味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么。

  (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意識包括感覺和思維,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維。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具體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與規律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說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的最深刻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作為具體的貨幣,形象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貨幣的職能也不同。而貨幣概念舍棄了具體貨幣的差異,抓住了貨幣的本質。它是通過人的思維來把握的,是人對貨幣的深刻反映。商品經濟離不開貨幣,要從整體上、本質上把握商品經濟,必須使用貨幣概念,在更大的范圍內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實際的深刻反映。

  (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提問: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是根源于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對現狀的一切感受與認識,都根源于現階段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根源于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

  歷史是客觀事物已經發生過的事實,那么,人們是依據什么對歷史進行思考和總結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歷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遺留下許多痕跡,社會歷史則保存下許多歷史資料,如實物器件、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圖畫作品、近現代科技興起后遺留下聲像記錄等。這些歷史資料作用于人腦,經過加工分析形成了人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發展規律的反映。所以,人們對歷史的思考與總結,其內容歸根到底還是來自當時的客觀事物。

  例舉近現代史中一些事實來說明,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井岡山斗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和對歷史的思考和總結,都可以依據客觀事物現狀和史料記載作出反映。但未來是還未出現的客觀事物,人們只是有想象中的未來事物的狀態,就對事物發展的趨勢作出預見,并對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提出計劃方案,這也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嗎?

  (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作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

  教師強調:正確思想意識的科學預見性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反映形式。

  多媒體顯示: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共產黨宣言》

  提問:這個例子用在這里是為了說明什么?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要求暢所欲言,教師用歷史知識歸納。)

  (l)原來的預計,是對過去客觀事物當時的現狀作出的反映。

  (2)現在看來,是對1948年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的反映。

  (3)再有一年左右時間,根據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及其發展規律,對未來作出的正確判斷和科學預見。

  總之,《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的理論,它的預言,依據了社會發展規律和階級斗爭規律。這說明任何意識都根源于物質,其內容歸根到底來自于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師設疑:“電腦也能思維。”這種觀點對嗎?請說明理由。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釋疑。)

  “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第一,“電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人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人腦。第二,“電腦思維”的過程是機構的、物理的過程,人腦思維的過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過程。第三,“電腦思維”沒有自覺能動性,沒有創造性,只能接受人腦的指令;人腦思維是人自覺進行的,有獨特的創造性。第四,“電腦思維”沒有社會性,不會去探求模擬的社會意義;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注重思維的社會效果。第五,“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 (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可見,“電腦思維”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思維,思維、意識只是人腦才有的機能。

  綜上所述,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多媒體顯示)

  1.下列關于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意識是客觀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③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    ③意識的內容不是來自天上,而是來自人腦    ④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2.從本質上說,意識是                                                  (   )

  a.客觀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社會實踐的產物

  c.客觀實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d.人腦特有的機能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篇4

  全國一等獎教案及點評: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 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⑵ 理解:①意識的概念。

  ②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2.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⑴ 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⑵ 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⑴ 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 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⑶ 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方法

  ⑴ 主要采用歸納法進行敘述。

  ⑵ 運用啟發式教學,設疑造成懸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猜猜他是誰?”

  你們可以判斷出是我,為什么得出這樣的判斷呀?

  小實驗:“我的手怎么啦?”

  有的人觀察到手的變化,有的人卻觀察不到。這是為什么呢?

  這些事例說明了人有了對事物的看法是來自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而且不同的人產生的意識也會不一樣。

  [新課教學]

  第二節 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板書)

  一、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板書)  

  1.什么是意識?(板書)

  故事:老馬識途、丟不掉的狗等。

  馬和狗是不是有意識?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的?

  學生發言,提出各種判斷依據。

  教師歸納:判斷這些現象是不是意識,首先要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意識。

  動物也有大腦,受具體事物的刺激會產生條件反射,但這種反射是本能的適應自然,沒有思想,不能能動地去改造自然,不是意識。

  (設問:你喜歡排骨怎么烹飪呢?狗會這樣做嗎?人會發展畜牧業,但是狗會去生產排骨嗎?)

  而人腦不同于動物大腦,二者具有區別。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和載體,這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離開了高度發達的人腦這一物質,就不會產生意識。

  分析:“心之官則思”、“狼心狗肺、胃口不小、脾氣暴躁、肝火旺盛、膽小如鼠、黑心腸”等錯誤之處,就在于把人的其他器官當作思維的器官。

  根據所學的知識,說說人是怎么產生的?

  有了人才有了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成人,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板書)

  有了人腦,是否就有了意識?

  觀察蘋果(看是圓的,聞是香的,如果要想知道甜不甜可以吃一口啊。)

  有了人腦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于人腦自身,而是來源于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所以,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離開一定的社會生活環境,客觀存在就不能通過社會實踐作用于人腦,就不會產生意識,(舉例:如狼孩)離開了客觀存在,意識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所以說: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歸納以上所說,意識的概念是:意識是客觀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圖示:“原材料----加工廠----產品”

  “客觀事物----人的實踐----人的感官----信號傳輸----人腦----意識”

  (2)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板書)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于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那么如何理解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

  2.理解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情景展示:筷子是直的還是彎的呢?(把筷子插入水中觀察)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面對同一客觀事物,人們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于對客觀事物是否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1) 正確與錯誤的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例如:在剛剛閉幕的黨的xx屆六中全會上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針,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是我們黨不懈奮斗的目標。但是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圖片:孫悟空

  設問:孫悟空的形象來自哪里?(孫悟空穿的是和尚的僧袍,長的象猴子,用的是金箍棒怎么不用手榴彈?甚至有人的思想,封個小官還覺得懷才不遇等。)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從本質上看,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么就意味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么。

  多媒體顯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恩格斯

  圖片:“哈雷慧星”

  學生思考:我國春秋時期就發現了這一顆慧星,為什么卻以“哈雷”來命名?為什么不叫魯國星啊?

  教師指出,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既有具體感覺,又有抽象思維。所以要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要參加實踐,接觸客觀事物。

  中學生要經常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

  設問:你們到過農村嗎?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

  圖片展示:“貧困農村”、“華西村的成就”

  學生活動:比較分析農村發展不同狀態的原因和解決的措施。(學生討論教師歸納)

  教師概括:貧困的鄉村現象和富裕的華西村景象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同學們分析的原因與提出的解決措施是一種抽象的思維,也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針對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反映了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更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2) 具體感覺和抽象思維,也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板書)

  上面說到的正確意識與錯誤意識、具體感覺和抽象思維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它們都是現在時,那么對過去的思考與總結和未來的預測,是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呢?

  設問: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10月8日至9日訪華,作為南京市民的一員,你對中日關系的過去和發展前景有什么看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多媒體展示:“南京大屠殺”系列圖片、“小泉參拜靖國神社”、“日本歷史教科書修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10月8日至9日訪華”(教師邊播放邊解釋)

  過去:歷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遺留下許多痕跡,社會歷史則保存下許多歷史資料,如實物器件、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圖畫作品、近現代科技興起后遺留下聲像記錄等。這些歷史資料作用于人腦,經過加工分析形成了人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發展規律的反映。所以,人們對歷史的思考與總結,其內容歸根到底還是來自當時的客觀事物。

  未來: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做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

  (3) 對現狀、過去和未來認識,還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板書)

  [課堂小結]

  人的意識活動是一種復雜的高級心理活動,它不是像平面鏡子一樣簡單,刻板,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而是具有抽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它不僅能夠認識事物的現象,還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夠直接反映客觀事物,還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浮想聯翩,因此,恩格斯把人類的意識譽為“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但是意識這朵花不管怎么美麗,都是扎根與物質世界的土壤之中。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問題探究]

  人的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我們不僅要善于觀察事物,如實地反映事物,更要通過實踐去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南京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風淳樸。但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你能否根據你對家鄉的歷史與現狀的了解,針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南京的發展和建設提出自己的問題,同時分析解決問題的措施。(將建議發到南京市市長信箱)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教學點評

  鄭曉東老師的這節課平實而有新意,體現新課程理念。作為一堂優質課,它沒有過多的修飾和雕刻,但是常態課的精品,對于教師日常的教學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鄭老師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情景、設置疑問、提出問題、參與討論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鄭老師在教學中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努力創設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通過情景活動、小實驗、觀察思考等活動,創設師生互動的場景,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完成學習任務。從中也體現了鄭老師具有較高的素質,能很好地駕馭課堂。

  同時,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適時地給學生以思想教育。老師沒有停留在“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的原理教學上,在理解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時,有意識地上升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進一步要求學生在了解了意識的內容后,不僅要發揮正確意識的作用,還要遵循客觀事實,深化了本節課教學的意義,從而達到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統一。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篇5

  1.3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宗教觀念的本質。

  理解:①意識的概念。

  ②分析意識的不同類型,說明意識根源于物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過對意識的三種類型的分析及對其進行的概括,讓學生體會哲學的思維要求,重點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較能力。

  覺悟方面:

  ⑴通過關于宗教本質的教學,進一步進行無神論的教育。

  ⑵通過對“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的分析,進行社會主義信念的教育。

  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難點 

  ⑴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維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⑶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學方法

  ①主要采用歸納法進行敘述。

  ②運用啟發式教學,設疑造成懸念,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問題。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為什么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質?

  導入  新課

  從自然界的產生來看:自然界既不是“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創造的,而是本來就客觀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其次,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以人類社會來看: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客觀的,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也就是說,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所以說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世界上除了物質現象以外,還有一類現象即意識現象。那么,什么是意識呢?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又是怎樣呢?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這些內容。

  第二節 人們的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課程標準》從高中學生的教育實際出發,把教學內容僅限定為“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但是,教材有所擴展,在教學中要注意講清三點::①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②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③抓住重點,進行對比,透徹分析不同類型的意識為什么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教材列舉了三組有差異的材料,每組的材料也是有差異的。

  設問:什么是意識?意識是不是從來就有的?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1.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人是自然界長期進化的產物,有了人才有了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人的產生,勞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沒有社會性的勞動,古猿就進化不成人,也就不會有人的意識。因此,意識是社會的直接產物。

  提問:人腦與動物的大腦有什么不同?人腦有什么特殊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腦有著極為復雜的結構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動。人腦與高等動物的大腦相比,二者有質的區別,它們的物質基礎不同,形成的機制不同。這就決定了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沒有高度發達的高度完善的人腦這種特殊的物質為基礎,是不可能產生意識的。

  提問:既然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只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是否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為什么?

  要弄清這個問題,先給學生提供一個實例:

  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家曾報告,有一個叫安娜的私生女,被她的外祖父慘無人道地關在樓頂的一件房里,不讓她見人,不讓她接觸社會,每天只給她送一些食物和水。當人們發現安娜時,她已經6歲了,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更不會使用餐具吃食物。科學家們為了使安娜適應社會生活,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4年半后,安娜不幸早逝。但在她死前僅學會了很少詞語,但從未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更談不上有正常人的意識。

  提問:這件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有了人腦并不等于就有了意識。因為意識的內容不是來源于人腦,而是來源于人腦反映的客觀實在。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作用于人腦時,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所以,意識的根源在于客觀存在。

  2.從意識的本質來看,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客觀事物在人的實踐中作用于人腦,而人腦又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它們,成為不同的意識現象。

  多媒體顯示:

  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各種意識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1)正確的思想意識與錯誤的思想意識都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提問:如何區分正確思想意識和錯誤思想意識?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面對同一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反映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差別。其中最重要的差別就是如實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別。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包括狀態、性質、變化規律等)的意識,我們稱之為正確的思想意識。反之,歪曲地反映客觀事物本來面目的意識,就是錯誤的思想意識。這二者的區別不在于對客觀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對客觀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質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在平面鏡前很美的人,而在哈哈鏡前變丑了?

  教師進一步點明:科學的概念和原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同實際相一致的計劃和方案,都是正確的思想意識;以主觀想象作出判斷,作出脫離實際的決策,以及宗教中的鬼神觀念等,都是錯誤的思想意識。

  宗教觀念中的上帝鬼神,是不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呢?假如這是一種反映,這是一種什么性質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仍然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一種反映,但這種反映是虛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虛幻和歪曲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也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因為,第一,它是理解本框題中心觀點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障礙。由于學生易把 “反映”理解為“直觀”的等同,因此,從直觀上找 “鬼神”、“抽象思維”和“未來”等同的客觀事物,這當然找不到。第二,認清宗教的本質有助于進一步樹立唯物主義,克服有神論。講解時,可通過課本書第15頁的最下面一段文字,以學生已有的體驗為基礎,說明“宗教”可抓住“玉皇大帝的外貌酷似漢族人,上帝的外貌像西方人,可見人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去創造神的”、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找到某種原型。從而理解“反映”的含義。應主要分析為什么是 “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揭示宗教本質。

  多媒體顯示:

  一切宗教都不過是人們日常生活的

  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

  ——恩格斯

  解釋恩格斯語錄“外部力量”和“幻想的反映”。外部力量有兩種,一種是統治人們的自然力量,一種是統治人們的社會力量。當人們能自覺地認識和利用它時,就不會具有神秘感。當人們不能正確認識和利用它時,就會采取“超人間的形式”,成為盲目信仰的對象。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產生的認識根源和宗教的本質。表明宗教的荒唐觀念在人間有它的原型,它是客觀事物的“幻想的反映”。

  提問:是否可以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上帝鬼神,客觀世界中也一定有上帝鬼神呢?為什么?

  (請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宗教觀念可以在客觀世界中找到某種原型,因為宗教觀念也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但宗教觀念對“某種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實的。從本質上看,宗教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虛幻的歪曲的反映。決不能認為宗教觀念中有什么就意味著客觀世界中也有什么。

  (2)無論是人的具體感覺還是人的抽象思維,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意識包括感覺和思維,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維。感覺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具體形象的反映,抽象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與規律的反映。

  想一想:為什么說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的最深刻的反映?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作為具體的貨幣,形象各異,在不同情況下貨幣的職能也不同。而貨幣概念舍棄了具體貨幣的差異,抓住了貨幣的本質。它是通過人的思維來把握的,是人對貨幣的深刻反映。商品經濟離不開貨幣,要從整體上、本質上把握商品經濟,必須使用貨幣概念,在更大的范圍內貨幣概念是商品經濟實際的深刻反映。

  (3)無論是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還是人們對過去的思考和總結,以至人們對未來的預測,都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提問: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是根源于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對現狀的一切感受與認識,都根源于現階段的各種各樣的客觀事物,根源于對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

  歷史是客觀事物已經發生過的事實,那么,人們是依據什么對歷史進行思考和總結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歷史不是空白,自然史遺留下許多痕跡,社會歷史則保存下許多歷史資料,如實物器件、文字記載、口頭傳說、圖畫作品、近現代科技興起后遺留下聲像記錄等。這些歷史資料作用于人腦,經過加工分析形成了人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以及發展規律的反映。所以,人們對歷史的思考與總結,其內容歸根到底還是來自當時的客觀事物。

  例舉近現代史中一些事實來說明,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井岡山斗爭、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們對現狀的感受與認識和對歷史的思考和總結,都可以依據客觀事物現狀和史料記載作出反映。但未來是還未出現的客觀事物,人們只是有想象中的未來事物的狀態,就對事物發展的趨勢作出預見,并對自己將要采取的行動,提出計劃方案,這也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嗎?

  (引導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人們關于未來的正確判斷和預測,都是根據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作出的一種超前反映。不管是對自然現象還是對社會現象的認識都是如此。

  教師強調:正確思想意識的科學預見性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反映形式。

  多媒體顯示:

  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共產黨宣言》

  提問:這個例子用在這里是為了說明什么?

  (請同學們分組討論,要求暢所欲言,教師用歷史知識歸納。)

  (l)原來的預計,是對過去客觀事物當時的現狀作出的反映。

  (2)現在看來,是對1948年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的反映。

  (3)再有一年左右時間,根據解放戰爭這個客觀事物現狀及其發展規律,對未來作出的正確判斷和科學預見。

  總之,《共產黨宣言》是科學的理論,它的預言,依據了社會發展規律和階級斗爭規律。這說明任何意識都根源于物質,其內容歸根到底來自于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教師設疑:“電腦也能思維。”這種觀點對嗎?請說明理由。

  (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釋疑。)

  “電腦思維”只是對人腦思維功能和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它同人類思維有本質的區別。第一,“電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機械的、物理的裝置;人腦思維的物質基礎是人腦。第二,“電腦思維”的過程是機構的、物理的過程,人腦思維的過程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過程。第三,“電腦思維”沒有自覺能動性,沒有創造性,只能接受人腦的指令;人腦思維是人自覺進行的,有獨特的創造性。第四,“電腦思維”沒有社會性,不會去探求模擬的社會意義;人類智慧具有社會性,注重思維的社會效果。第五,“電腦思維”是一個純粹的邏輯過程 (而且是人事先給定的),人腦思維除自覺的邏輯過程外,還滲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靈感、直覺、頓悟等過程。可見,“電腦思維”不是本來意義上的人的思維,思維、意識只是人腦才有的機能。

  綜上所述,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這些觀點不僅直接表明了意識的起源與本質,而且還深刻地說明了意識依賴于物質。物質決定意識,進一步證明世界的本原不是意識而是物質。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多媒體顯示)

  1.下列關于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

  ①意識是客觀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③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器官,有了人腦,就有了意識    ③意識的內容不是來自天上,而是來自人腦    ④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2.從本質上說,意識是                                                  (   )

  A.客觀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B.社會實踐的產物

  C.客觀實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D.人腦特有的機能

  3.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下列各項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   )

1.2.1、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通用6篇) 相關內容:
  •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通用7篇)

    在活動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熏陶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教學設計錢新華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識記:文學藝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科學技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標志。...

  • 尋覓社會的真諦(精選10篇)

    高二政治必修四一、【教學目標】:(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 (2)兩大社會基本矛盾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二、【重點、難點】: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2、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 3、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4...

  • 《文化生活》考點解析(通用17篇)

    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考點71】文化是什么(ⅰ)“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 《文化生活》第二課 文化塑造人生 教案(通用14篇)

    科任任教班級 《文化生活》第二課教案 集體備課部分課題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 二、文化塑造人生中心發言人備課時間第一周上課時間第二周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理解優秀文化如何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

  • 第五課《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教案(精選8篇)

    第五課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教案第一框 燦爛的中華文化本框要學的內容“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美德、薪火相傳”八年級已經學過多元文化地球村,世界各國文化,在此基礎上本框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我國各族人...

  • 文化與經濟政治(精選5篇)

    【學習目標】1、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2、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課前預習】1、嘗試完成學案中的填空及相關思考題2、把你的疑問寫下來【學習過程】情境導入:1. 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1)經濟、政治和文...

  •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精選10篇)

    課題執筆人編寫日期執行人執行日期三維教學 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 :(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 ◇理解: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義2、能力目標聯系歷史和現實,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值觀目...

  • 生活與哲學復習提綱(精選2篇)

    《生活與哲學》復習提綱 新人教必修四一、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哲學家依據一定的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把不自覺的、不系統的世界...

  • 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精選2篇)

    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教學設計)教材分析《課程標準》要求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這一框主要是通過對哲學存在和發展的具體形態的介紹,讓學生從中感受什么是哲學。...

  • 高二政治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av | 久久香蕉三级国产黑人 | av观看国产 | 女人一区二区 | 国产女人视频在线观看 | 99热在线观看免费 | 97国产人成视频播放 | 中国XXX农村性视频 国产区在线 | 午夜精品乱人伦小说区 | 久草网视频| 亚洲三区一区 | 蜜桃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 亚洲第一页乱 | 九一精品一区 | 嫩草一区二区三区 | 97视频在线观看亚洲 | 天堂网在线.www天堂在线资源 | 亚洲视频无码一区 |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一区二区 | 免费一级欧美 | 久久妇女高潮几次MBA | 伊人yinren22综合开心 | 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一本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男人把女人桶到喷白浆的软件免费 | 狠狠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网站上 | 国产精品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网视频在线观看 | 成年人在线视频网站 | 久操综合 |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AV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福利观看 | 麻豆男女午夜福利视频 |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 日本国产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