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通用6篇)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實現人生價值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所包含的內容;
理解: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道理,懂得個人素質包含幾個方面;
能力方面
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通過閱讀課文,根據自己熟悉的事例,說明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覺悟方面
一方面能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
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難點
實現人生價值的主客觀條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人生價值體現在幾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是什么?
生: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即貢獻和索取。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師:在座的各位同學打算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是否需要一定的條件?這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節 人生價值的實現
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師:當同學們高中畢業后,一部分可能會直接參加工作,一部分同學可能會選擇讀大學繼續深造,但我們早晚有一天要步入社會,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請問大家到那時你還愿意回到家鄉陜壩嗎?
生:愿意。這是生我養我的故鄉,當我學有所成的話,我愿意建設家鄉使它變得更美。
生:不愿意。因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在更大的城市發展會有很大的空間和機會。那里的經濟發達,技術先進,更有利于我發揮聰明才智。
師:同學們不愿意回來的心情可以理解,以前中國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中國政府曾派出數十萬的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希望他們回來后帶來先進技術再建設自己的祖國,可惜他們學業完成后回國人數連一半都不到,為什么?
就因為當時中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回來只有簡單的手工作坊,他們認為自己的先進技術在那樣的環境下無用武之地。但如今,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科技文化也相應提高,生產力水平進一步發展,我們看到不僅我國的留學生愿意回來,而且還吸引了大量外國留學生來我國學習、工作。
這說明實現人生價值要以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為基礎。同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程度也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例如,蒸汽作為一種動力,人們早就知道了。但是,由于社會生產沒有發展到需要應用蒸汽作為動力的工業,人們的設想便沒有得到應用和推廣。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了資本主義大工業興起的時代,礦井排水和紡織業的工具機,都迫切需要動力,才導致了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同時也使瓦特的人生理想轉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依賴一定的社會條件,人的創造力的利用和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所以,人生價值的實現要有一定的條件。這個條件包括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存條件和環境條件。
1.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 (板書)
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
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
思考:我們應如何認識我國現階段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
請同學們討論、辯論。學生代表總結性發言。(略)
師總結:對于如何認識我國現階段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問題,首先,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一方面,要看到我國社會還存在對實現人生價值不利的因素,如生產力水平較低,各項制度還不夠完善,科學文化水平還較低等;但更主要的還要看到有利的方面,表現在我國生產力水平發展迅速,政治、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科學文化事業迅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創造了越來越好的客觀條件。其次,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看到許多對實現人生價值的不利因素正在向好的方面轉化和發展。
問:良好的客觀條件對實現人生價值會起到促進作用,反之,會起到阻礙作用。但這能成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嗎?
生:不能,因為客觀條件是客觀的,我們只能去積極的適應,它不是個人成長、人生價值實現的決定因素,它們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關鍵還在于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視頻)XX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今年各高校應屆畢業生達610萬人,往年畢業的大學生還沒就業的達100萬,而社會只能為大學生提供150萬個工作崗位。面對這種情況同學們有何感想?
生:大學生就業很難,有種緊迫感。應該為將來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師:畢業的大學生都要到人才招聘市場找工作,我們也去那里看一看。
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們再去看看招聘公司的要求。
問:要想成功應聘這家公司,你覺得應該提高哪方面的素質?
生:第一條中要求身體健康,說明應該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體育鍛煉,誰也不愿意要一個每天病怏怏的職員。
生:第二條要求本科以上學歷,說明我們應該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從現在起學好每一門功課,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
生:第三條要求工作經驗,看來我們不僅要學好書本知識,還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積累經驗。
生:第四條要求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時我們得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質,做一個講誠信的人。
生:我們還得學會用計算機,現在是信息時代,干什么都離不開計算機。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看來我們應該提高的素質還很多,那么,這些素質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這幾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系的,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是我們所說的“德”,解決人生價值實現的動力問題;科學文化素質是我們所說的“才”,“德才兼備”是過去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又提出了“心理”方面的要求,所以還有心理素質,而以上4方面素質的建立和發展都是以身體素質為依托的。
人的心理素質如何,影響著人的能力的發揮。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下,能夠充分發揮潛在的能力;在不良的心理狀態下,如焦慮、沮喪、緊張等,則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果,甚至可能帶來不良的社會后果。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談心理素質對人的生活的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可見,我們應該做到——
(1)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板書)
在以前許多大學生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對工作崗位期望值要求很高,如工資不能低于XX元,工作環境要好,還得留在大城市。因此,我們會經常看到這種情形:
問:是不是必須干一番大事業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生:不是。平凡工作崗位也可以實現。
師:對,人生價值終究要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只要埋頭實干,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現在的大學生就開始轉變思想,他們大部分人開始放下身段,意識到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到哪里都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于是有些大學生主動要求到西部去,到基層去,那里也可以實現人生價值。下面我們認識一下這樣一位大學生:
以下是一段他的日記摘抄
XX年12月23日
我用自己的知識和雙手為父老鄉親們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在農村的鍛煉,讓我明白了人生要從小事做起、從平凡做起,磨煉了我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的意志品質,使我有充足的信心去面對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種困難與挑戰。這段經歷讓我認識到,到農村去建功立業是人生的一個正確選擇,農村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能獲得比同齡人更多的實踐機會。
從周倍良的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是——
(2)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板書)
周倍良已經找到了工作,并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還有許多的大學生還苦苦的掙扎在找工作的海洋中。有些大學生為了能把自己推銷出去印了100份簡歷,遇到合適的公司就投出去。還有些大學生想通過參加各種考試來另謀出路,但可想而知其淘汰率也很高。這時候,大家面臨的壓力都不小。
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誰都希望道路平直,少出挫折,獲得成功,但在通往勝利、成功的征途中又往往遇到挫折、失敗。
面對失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和選擇,有的人一敗就涂地,有的人則屢敗屢戰,從此走向堅強和成熟。很顯然,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后者。
生: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中,客觀條件是外因,主觀條件是內因,這給我們們的啟示是應該加強自己主觀的條件和能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人生價值。
課堂小結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是我們非常關心和努力實踐著的重大課題,讓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從而為我們的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也能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篇2
【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難點】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素質要求】
⑴知識方面:
識記:實現人生價值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所包含的內容;
理解: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道理,懂得個人素質包含幾個方面;
⑵能力方面:
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通過閱讀課文,根據自己熟悉的事例,說明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⑶覺悟方面:
一方面能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7頁第3自然段的小字材料。
(學生看書)
下面請兩位同學分別為我們介紹一下袁隆平和鄧稼先兩位科學家。
(學生發言)
衰隆乎、鄧稼先的活動表明,人生價值的實現既要有良好的社會條件,又要依靠個人的主觀努力。
第二節 人生價值的實現(板書)
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板書)
1.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板書)
( l)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板書)
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上代人創造的物質成果,對下代人來說。又是繼續進行價值 創造的前提條件,因此,一個社會有著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便制約著這個社會人們的人生價值的實現水平。
20世紀自然科學家的幾大成就,如相對論的創立;原子結構與基本粒子的發現和量子力學的產生;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形成;分子生物學的成就,特別是核酸的分子結構和遺傳密碼的發現,都是建立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上的,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工具和手段才有可能產生的。
牛頓雖然偉大,但我們可以設想,在他那個時代為什么不能創立相對論呢?假如沒有望遠鏡的話,伽利略能在16XX年認識到銀河是由許多星星聚合而成的嗎?同樣,沒有顯徽鏡,胡克也不可能在1665年看到細胞,也就不可能出現施來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沒有強大推動力的火箭發動機,就不可能把宇航員送上太空,登上月球,深入地認識宇宙的物質運動規律。
這一切均說明,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個人的主觀努力外,還要以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為基礎。
同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程度也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例如,蒸汽作為一種動力,人們早就知道了。但是,由于社會生產沒有發展到需要應用蒸汽作為動力的工業,人們的設想便沒有得到應用和推廣。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了資本主義大工業興起的時代,礦并排水和紡織業的工具機,都迫切需要動力,才導致了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同時也使瓦特的人生理想轉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依賴一定的
社會條件,人的創造力的利用和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所以,人生價值的實現要有一定的條件。
2.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板書)
歷史上的許多有志之士,他們雖有非凡的才能,但終因社會條件的限制,缺乏客觀條件 而含恨終生。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首次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太陽的面上有黑子;
月亮很像地球,上面有許多火山;銀河由許多星體組成,地球只是一顆繞太陽轉動并自行轉動的普通星體,根本不是什么上帝置于宇宙中心的“天之驕子”,從而證明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
但這在當時教會勢力非常強大的社會,這種否定地球中心的說法是大逆不道的。因此,
1633年2月,教廷逮捕了他,并開始對他進行嚴厲的審判,審判進行了3個多月,疲勞戰術和各種刑罰殘酷地折磨著他。75歲的伽利略在獄中身患重病,后來雙目失明,貧病交迫,含冤離開了人間。臨終前,他還堅信“地球仍然在轉動!”
1979年 l1月,羅馬教皇在科學事實和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宣布為伽利略平反,使300多年的沉冤得到了昭雪。
(教學建議:上述材料可由學生講述)
我國“文革”后第一批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已經40多歲了,按照一般的發展過程,他們應該是30多歲,這其間的XX年恰好是“文革”期間。
這兩個材料說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人的發展,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所以,同學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成長在一個健康發展的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客觀條件,客觀條件的有利與不利,不是個人成長、人生價值實現的決定因素,它們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關鍵還在于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我知道社會生活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這樣一個人,他冷酷無情嗜酒如命且毒癮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個酒保不順眼而犯下了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1歲,其中一個同樣毒癮甚重,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后來也因殺人而坐監 。另一個卻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僅有美滿的婚姻,還擔任一家大企業分公司的經理。
在一次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二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
設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同樣的客觀條件為什么成長了兩個不同類別的人呢?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板書)
良好而必要的客觀條件,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基本保證,而對客觀條件的認識和 利用則需依靠主觀努力,而主觀努力的程度如何,則取決于個人素質的高低。
(1)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板書)
當新世紀的腳步聲已越來越近的今天,許多人對未來世紀有種種設想,雖然他們設想的
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比如“后工業社會”、“科技社會”、“信息社會”……但得到的共識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揭示未來,有一點必須首肯,未來是以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的教育正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發展的要求。那么,同學們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也要在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方面做好準備。
我們說的個人素質包括哪些內容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9頁。
(學生看書,回答)
這五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系的,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思想政治 素質和道德素質,是我們所說的“德”,解決人生價值實現的動力問題;科學文化素質是我們所說的“才”,“德才兼備”是過去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又提出了“心理”方面的要求,所以還有心理素質,而以上4方面素質的建立和發展都是以身體素質為依托的。
人的心理素質如何,影響著人的能力的發揮。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下,能夠充分發揮
潛在的能力;在不良的心理狀態下,如焦慮、沮喪、緊張等,則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果,甚
至可能帶來不良的社會后果。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談心理素質對人的生活的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主要是讓自己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建
議同學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請看投影片:(出示投影片)
意志的自覺性
對自己行動目的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有明確而深刻的認識,從而自覺地行動
意志的果斷性
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決定,執行決定。
意志的堅持性
克服外部、內部的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的品質。
意志的自制力
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
為培養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建議同學們自學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對自己的心理偏差,能夠有所糾正、有所作為。
實現人生價值,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上,這既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出發點,又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落腳點。
(2)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板書)
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沒出息的崗位、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你認為這句話講的有道理嗎?你能結合具體實例來談一談嗎?
(學生討論、發言)
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只要埋頭實干,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相信同學們都體會過失敗的滋味,因此,如何對待失敗,也是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
(3)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板書)
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誰都希望道路平直,少出挫折,獲得成功,但在通往勝利、成功的征途中又往往遇到挫折、失敗。
面對失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和選擇,有的人一敗就涂地,有的人則屢敗屢起,從此走向堅強和成熟。很顯然,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后者。
微軟電腦公司的威廉•蓋茨常有失敗之舉,他喜歡雇傭曾經犯過錯誤的人。“那表示他們敢于冒險”他說,“從那些人怎樣應付出了錯的事可以看出他們會怎樣應變。”因此,辯證地看待失敗,失敗本身也是有價值的,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失敗轉化為成功,是需要條件的,我想給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做到敗而不餒。遇到失敗時,一般人往往失去自信,但適應能力強,不屈不撓的人,卻仍充滿信心。他們會認為“這不過是暫時的”。
大發明家愛迪生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失敗后,仍能屢敗屢戰,他說,“什么是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因為灰心喪氣實際上就等于自我毀滅。
第二: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和訂立下一步努力目標。
原因分析得越具體,就越能找到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辦法,從而為下一次成功奠定扎實的基礎。
第三:要有堅強的意志,從而做到持之以恒。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余年如一日,不畏艱辛,不辭勞苦地向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進軍,他的演算稿紙竟用了滿滿6麻袋。可想而知,在獲得成功之前,他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多么巨大的困難啊! 因此,困難的時候,失意的時候,建議同學們自我鼓勵,“堅持,再堅持一下。”也許就是這一下堅持,便觸摸到了成功的邊際。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逆境使人發奮向上,要是你從未遭遇過失敗,為了事業著想,也許應該經歷一次。”
在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主客觀條件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在尊重客觀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素質。
小結: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是我們非常關心和努力實踐著的重大課題,讓我們像衰隆平、鄧稼先那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從而為我們的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也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思考下面問題:
有人認為,“有錢就有了一切”,請談談你的認識?
金錢能買到什么?買不到什么?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篇3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難點 】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目標 】
⑴知識方面:
識記:實現人生價值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所包含的內容;
理解: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道理,懂得個人素質包含幾個方面;
⑵能力方面:
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通過閱讀課文,根據自己熟悉的事例,說明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⑶覺悟方面:
一方面能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導入 新課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7頁第3自然段的小字材料。
(學生看書)
下面請兩位同學分別為我們介紹一下袁隆平和鄧稼先兩位科學家。
(學生發言)
衰隆乎、鄧稼先的活動表明,人生價值的實現既要有良好的社會條件,又要依靠個人的主觀努力。
第二節 人生價值的實現(板書)
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板書)
1.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板書)
(1)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板書)
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上代人創造的物質成果,對下代人來說。又是繼續進行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因此,一個社會有著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便制約著這個社會人們的人生價值的實現水平。
20世紀自然科學家的幾大成就,如相對論的創立;原子結構與基本粒子的發現和量子力學的產生;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形成;分子生物學的成就,特別是核酸的分子結構和遺傳密碼的發現,都是建立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上的,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工具和手段才有可能產生的。
牛頓雖然偉大,但我們可以設想,在他那個時代為什么不能創立相對論呢?假如沒有望遠鏡的話,伽利略能在1608年認識到銀河是由許多星星聚合而成的嗎?同樣,沒有顯徽鏡,胡克也不可能在1665年看到細胞,也就不可能出現施來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沒有強大推動力的火箭發動機,就不可能把宇航員送上太空,登上月球,深入地認識宇宙的物質運動規律。
這一切均說明,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個人的主觀努力外,還要以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為基礎。
同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程度也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例如,蒸汽作為一種動力,人們早就知道了。但是,由于社會生產沒有發展到需要應用蒸汽作為動力的工業,人們的設想便沒有得到應用和推廣。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了資本主義大工業興起的時代,礦井排水和紡織業的工具機,都迫切需要動力,才導致了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同時也使瓦特的人生理想轉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依賴一定的社會條件,人的創造力的利用和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所以,人生價值的實現要有一定的條件。
(2)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板書)
歷史上的許多有志之士,他們雖有非凡的才能,但終因社會條件的限制,缺乏客觀條件而含恨終生。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首次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太陽的面上有黑子;
月亮很像地球,上面有許多火山;銀河由許多星體組成,地球只是一顆繞太陽轉動并自行轉動的普通星體,根本不是什么上帝置于宇宙中心的“天之驕子”,從而證明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
但這在當時教會勢力非常強大的社會,這種否定地球中心的說法是大逆不道的。因此,
1633年2月,教廷逮捕了他,并開始對他進行嚴厲的審判,審判進行了3個多月,疲勞戰術和各種刑罰殘酷地折磨著他。75歲的伽利略在獄中身患重病,后來雙目失明,貧病交迫,含冤離開了人間。臨終前,他還堅信“地球仍然在轉動!”
1979年 l1月,羅馬教皇在科學事實和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宣布為伽利略平反,使300多年的沉冤得到了昭雪。
(教學建議:上述材料可由學生講述)
我國“文革”后第一批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已經40多歲了,按照一般的發展過程,他們應該是30多歲,這其間的10年恰好是“文革”期間。
這兩個材料說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人的發展,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所以,同學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成長在一個健康發展的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客觀條件有客觀條件的有利與不利,不是個人成長、人生價值實現的決定因素,它們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關鍵還在于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我知道社會生活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這樣一個人,他冷酷無情嗜酒如命且毒癮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個酒保不順眼而犯下了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1歲,其中一個同樣毒癮甚重,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后來也因殺人而坐監。另一個卻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僅有美滿的婚姻,還擔任一家大企業分公司的經理。 在一次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二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
設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同樣的客觀條件為什么成長了兩個不同類別的人呢?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板書)
良好而必要的客觀條件,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基本保證,而對客觀條件的認識和 利用則需依靠主觀努力,而主觀努力的程度如何,則取決于個人素質的高低。
(1)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板書)
當新世紀的腳步聲已越來越近的今天,許多人對未來世紀有種種設想,雖然他們設想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比如“后工業社會”、“科技社會”、“信息社會”……但得到的共識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揭示未來,有一點必須首肯,未來是以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的教育正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發展的要求。那么,同學們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也要在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方面做好準備。
我們說的個人素質包括哪些內容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6頁。
(學生看書,回答)
這五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系的,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思想政治 素質和道德素質,是我們所說的“德”,解決人生價值實現的動力問題;科學文化素質是我們所說的“才”,“德才兼備”是過去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又提出了“心理”方面的要求,所以還有心理素質,而以上4方面素質的建立和發展都是以身體素質為依托的。
人的心理素質如何,影響著人的能力的發揮。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下,能夠充分發揮潛在的能力;在不良的心理狀態下,如焦慮、沮喪、緊張等,則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果,甚至可能帶來不良的社會后果。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談心理素質對人的生活的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主要是讓自己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建議同學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請看投影片:(出示投影片)
意志的自覺性
對自己行動目的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有明確而深刻的認識,從而自覺地行動
意志的果斷性
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決定,執行決定。
意志的堅持性
克服外部、內部的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的品質。
意志的自制力
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
為培養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建議同學們自學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對自己的心理偏差,能夠有所糾正、有所作為。
實現人生價值,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上,這既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出發點,又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落腳點。
(2)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板書)
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沒出息的崗位、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你認為這句話講的有道理嗎?你能結合具體實例來談一談嗎?
(學生討論、發言)
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只要埋頭實干,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相信同學們都體會過失敗的滋味,因此,如何對待失敗,也是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
(3)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板書)
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誰都希望道路平直,少出挫折,獲得成功,但在通往勝利、成功的征途中又往往遇到挫折、失敗。
面對失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和選擇,有的人一敗就涂地,有的人則屢敗屢起,從此走向堅強和成熟。很顯然,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后者。
微軟電腦公司的威廉·蓋茨常有失敗之舉,他喜歡雇傭曾經犯過錯誤的人。“那表示他們敢于冒險”他說,“從那些人怎樣應付出了錯的事可以看出他們會怎樣應變。”因此,辯證地看待失敗,失敗本身也是有價值的,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失敗轉化為成功,是需要條件的,我想給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做到敗而不餒。遇到失敗時,一般人往往失去自信,但適應能力強,不屈不撓的人,卻仍充滿信心。他們會認為“這不過是暫時的”。
大發明家愛迪生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失敗后,仍能屢敗屢戰,他說,“什么是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因為灰心喪氣實際上就等于自我毀滅。
第二: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和訂立下一步努力目標。
原因分析得越具體,就越能找到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辦法,從而為下一次成功奠定扎實的基礎。
第三:要有堅強的意志,從而做到持之以恒。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余年如一日,不畏艱辛,不辭勞苦地向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進軍,他的演算稿紙竟用了滿滿6麻袋。可想而知,在獲得成功之前,他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多么巨大的困難啊! 因此,困難的時候,失意的時候,建議同學們自我鼓勵,“堅持,再堅持一下。”也許就是這一下堅持,便觸摸到了成功的邊際。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逆境使人發奮向上,要是你從未遭遇過失敗,為了事業著想,也許應該經歷一次。”
在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主客觀條件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在尊重客觀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素質。
小結: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是我們非常關心和努力實踐著的重大課題,讓我們像衰隆平、鄧稼先那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從而為我們的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也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思考下面問題:
有人認為,“有錢就有了一切”,請談談你的認識?
金錢能買到什么?買不到什么?
附本節課結構圖表: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篇4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目標 :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懂得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同時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在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的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教學方法:講、議結合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師:人生價值的含義是什么?
生:略
師: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其中,貢獻居于首位。那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呢?這就是今堂課我們要講的內容。
第二節 人生價值的實現 (CAI)
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CAI)
(指導學生讀書本第一段)
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的事跡,給我們有何啟示?
生:表明人生價值必須通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創造性勞動表現出來,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⒈ 要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CAI)
⑴ 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CAI)
師:為什么這樣說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生甲:例如20世紀的科學領域的巨大成相對論的創立;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分子生物學的成就;核酸的分子結構和遺傳密碼的發現等,都是建立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上的,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工具和手段才能實現的。
生乙:如伽利略能在1608年認識到銀河是由許多星星聚合而成的,他靠的是望遠鏡;胡克于1665年看到細胞,靠的是顯微鏡。
師:以上同學回答正確。此外,生產力發展水平程度也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瓦特的蒸汽機從設想到顯示是因為生產力水平從較低層次發展到較高的層次。
⑵ 要有一定的社會條件
師:為什么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的呢?
生:略
師歸納: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而這種學習和訓練的條件又需要社會提供。例如:一個是否良好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班級環境、工作環境對青少年,對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總的來說,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人生價值開辟了廣闊前景,創造了良好條件,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更多保證。否則就會像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和杜甫一樣雖有抱負卻不能實現。
師: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外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那么,實現人生價值的內因即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又是什么呢?
生:略
⒉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CAI)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P78最后一個自然段至P80最后一自然段,回答教材是從幾個方面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生:從素質;智力和意志品質的三方面去講。
師:同學回答正確,而主觀努力的程度如何,則取決于第一方面——個人素質的高低。
⑴ 全面提高個人素質(CAI)
師:個人素質是指什么?
生:個人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五大方面。
師: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師:各種素質的關系及作用是什么?
生:略
師:五大方面素質是相互聯系的,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概括為“德、才、心理和身體”
師:以上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口頭承諾,但關鍵是要落在行動上。
⑵ 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CAI)
生:人生價值終究要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在我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不同,不應有三六九等之分。只要有理想、有志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腳踏實地、埋頭實干,努力發揮聰明才智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師:答得好,俗話說:“行行出狀元”“沒有無出息的崗位、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例如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是成就了一件大事,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異呼尋常的貢獻。但是,不到一克的鐳卻是她從無數噸的瀝青中提煉出來的。為此,她就要自己動手操作,長時間從事平凡單調的繁重勞動。否則,她的輝煌無從談起。
⑶ 要有自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
師:閱讀書本P80后最后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
師:人生道路往往容易遇到挫折、失敗,會利用的人是越戰越勇,最終走向成功,但它是需要條件的,因此,同學們需要接受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作到敗而不餒。
例:愛迪生經過上千萬次失敗后,逐步走向成功。
第二,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和訂立下一步努力目標。
第三,要有堅強的意志,從而作到持之以恒。
數學家陳景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不畏艱辛、不辭勞苦才獲得成功,陳景潤的演算稿紙足足裝滿6麻袋。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逆境使人發奮向上,要是你從未遭遇過失敗,為了事業著想,也許應該經歷一次。”
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主觀條件是辨證統一,不可分割的。在尊重客觀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素質。
小結:課文最后一段是本框總結請同學們齊讀。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⒈ 養豬是平凡的工作,被有的人看成“下賤活兒”,但有人創造了科學養豬方法,當上了模范飼養員;站柜臺是平凡崗位,被有的人認為“低人一等”,但許多人干得很出色,深受顧客歡迎。這些事實證明( )
A.平凡的工作崗位更容易實現人生價值
B.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
C.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同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D.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
⒉ 馬克思說:"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善。不應認為,這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這意味著( )
①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是統一的
②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之間不存在矛盾
③為人類造福能夠實現人的自我價值
④為人類造福需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參考答案: ⒈ C ⒉C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篇5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目標 :
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懂得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同時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在為祖國繁榮、民族振興的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
教學方法:講、議結合法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師:人生價值的含義是什么?
生:略
師: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其中,貢獻居于首位。那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實現人生價值呢?這就是今堂課我們要講的內容。
第二節 人生價值的實現 (CAI)
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CAI)
(指導學生讀書本第一段)
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兩彈元勛”鄧稼先的事跡,給我們有何啟示?
生:表明人生價值必須通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創造性勞動表現出來,要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
⒈ 要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CAI)
⑴ 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CAI)
師:為什么這樣說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生甲:例如20世紀的科學領域的巨大成相對論的創立;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分子生物學的成就;核酸的分子結構和遺傳密碼的發現等,都是建立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上的,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工具和手段才能實現的。
生乙:如伽利略能在1608年認識到銀河是由許多星星聚合而成的,他靠的是望遠鏡;胡克于1665年看到細胞,靠的是顯微鏡。
師:以上同學回答正確。此外,生產力發展水平程度也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瓦特的蒸汽機從設想到顯示是因為生產力水平從較低層次發展到較高的層次。
⑵ 要有一定的社會條件
師:為什么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的呢?
生:略
師歸納: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而這種學習和訓練的條件又需要社會提供。例如:一個是否良好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班級環境、工作環境對青少年,對人生價值的實現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總的來說,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人生價值開辟了廣闊前景,創造了良好條件,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更多保證。否則就會像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和杜甫一樣雖有抱負卻不能實現。
師: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只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外因,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那么,實現人生價值的內因即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又是什么呢?
生:略
⒉ 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CAI)
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文P78最后一個自然段至P80最后一自然段,回答教材是從幾個方面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生:從素質;智力和意志品質的三方面去講。
師:同學回答正確,而主觀努力的程度如何,則取決于第一方面——個人素質的高低。
⑴ 全面提高個人素質(CAI)
師:個人素質是指什么?
生:個人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五大方面。
師: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師:各種素質的關系及作用是什么?
生:略
師:五大方面素質是相互聯系的,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概括為“德、才、心理和身體”
師:以上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口頭承諾,但關鍵是要落在行動上。
⑵ 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CAI)
生:人生價值終究要通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在我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不同,不應有三六九等之分。只要有理想、有志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腳踏實地、埋頭實干,努力發揮聰明才智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師:答得好,俗話說:“行行出狀元”“沒有無出息的崗位、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例如居里夫人發現了鐳,這是成就了一件大事,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異呼尋常的貢獻。但是,不到一克的鐳卻是她從無數噸的瀝青中提煉出來的。為此,她就要自己動手操作,長時間從事平凡單調的繁重勞動。否則,她的輝煌無從談起。
⑶ 要有自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
師:閱讀書本P80后最后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個由不自覺到自覺的過程。
師:人生道路往往容易遇到挫折、失敗,會利用的人是越戰越勇,最終走向成功,但它是需要條件的,因此,同學們需要接受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作到敗而不餒。
例:愛迪生經過上千萬次失敗后,逐步走向成功。
第二,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和訂立下一步努力目標。
第三,要有堅強的意志,從而作到持之以恒。
數學家陳景潤、“水稻之父”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不畏艱辛、不辭勞苦才獲得成功,陳景潤的演算稿紙足足裝滿6麻袋。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逆境使人發奮向上,要是你從未遭遇過失敗,為了事業著想,也許應該經歷一次。”
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主觀條件是辨證統一,不可分割的。在尊重客觀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素質。
小結:課文最后一段是本框總結請同學們齊讀。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題]
⒈ 養豬是平凡的工作,被有的人看成“下賤活兒”,但有人創造了科學養豬方法,當上了模范飼養員;站柜臺是平凡崗位,被有的人認為“低人一等”,但許多人干得很出色,深受顧客歡迎。這些事實證明( )
A.平凡的工作崗位更容易實現人生價值
B.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
C.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同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D.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
⒉ 馬克思說:"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善。不應認為,這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這意味著( )
①人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是統一的
②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之間不存在矛盾
③為人類造福能夠實現人的自我價值
④為人類造福需要提高人的自身素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參考答案: ⒈ C ⒉C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篇6
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 教學設計示例(二)
【教學重點】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難點 】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教學目標 】
⑴知識方面:
識記:實現人生價值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所包含的內容;
理解: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道理,懂得個人素質包含幾個方面;
⑵能力方面:
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通過閱讀課文,根據自己熟悉的事例,說明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為什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⑶覺悟方面:
一方面能正確對待社會現實,另一方面要珍惜生命,創造條件努力實現人生價值;
導入 新課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77頁第3自然段的小字材料。
(學生看書)
下面請兩位同學分別為我們介紹一下袁隆平和鄧稼先兩位科學家。
(學生發言)
衰隆乎、鄧稼先的活動表明,人生價值的實現既要有良好的社會條件,又要依靠個人的主觀努力。
第二節 人生價值的實現(板書)
一、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板書)
1.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板書)
(1)要以一定的生產力為基礎(板書)
一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是上代人創造的物質成果,對下代人來說。又是繼續進行價值創造的前提條件,因此,一個社會有著怎樣的生產力水平,便制約著這個社會人們的人生價值的實現水平。
20世紀自然科學家的幾大成就,如相對論的創立;原子結構與基本粒子的發現和量子力學的產生;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形成;分子生物學的成就,特別是核酸的分子結構和遺傳密碼的發現,都是建立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之上的,也是由于當時的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實踐工具和手段才有可能產生的。
牛頓雖然偉大,但我們可以設想,在他那個時代為什么不能創立相對論呢?假如沒有望遠鏡的話,伽利略能在1608年認識到銀河是由許多星星聚合而成的嗎?同樣,沒有顯徽鏡,胡克也不可能在1665年看到細胞,也就不可能出現施來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沒有強大推動力的火箭發動機,就不可能把宇航員送上太空,登上月球,深入地認識宇宙的物質運動規律。
這一切均說明,人生價值的實現除了個人的主觀努力外,還要以一定社會的生產力為基礎。
同時,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程度也制約著人生價值的實現。例如,蒸汽作為一種動力,人們早就知道了。但是,由于社會生產沒有發展到需要應用蒸汽作為動力的工業,人們的設想便沒有得到應用和推廣。到了17世紀末18世紀初,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了資本主義大工業興起的時代,礦井排水和紡織業的工具機,都迫切需要動力,才導致了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同時也使瓦特的人生理想轉變成了現實的生產力,人生價值得到了實現。
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但是,人的創造力的形成和培養依賴一定的社會條件,人的創造力的利用和發揮也需要一定的社會條件,所以,人生價值的實現要有一定的條件。
(2)要有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板書)
歷史上的許多有志之士,他們雖有非凡的才能,但終因社會條件的限制,缺乏客觀條件而含恨終生。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首次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太陽的面上有黑子;
月亮很像地球,上面有許多火山;銀河由許多星體組成,地球只是一顆繞太陽轉動并自行轉動的普通星體,根本不是什么上帝置于宇宙中心的“天之驕子”,從而證明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
但這在當時教會勢力非常強大的社會,這種否定地球中心的說法是大逆不道的。因此,
1633年2月,教廷逮捕了他,并開始對他進行嚴厲的審判,審判進行了3個多月,疲勞戰術和各種刑罰殘酷地折磨著他。75歲的伽利略在獄中身患重病,后來雙目失明,貧病交迫,含冤離開了人間。臨終前,他還堅信“地球仍然在轉動!”
1979年 l1月,羅馬教皇在科學事實和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宣布為伽利略平反,使300多年的沉冤得到了昭雪。
(教學建議:上述材料可由學生講述)
我國“文革”后第一批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已經40多歲了,按照一般的發展過程,他們應該是30多歲,這其間的10年恰好是“文革”期間。
這兩個材料說明了一個共同的道理,人的發展,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一定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條件,所以,同學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成長在一個健康發展的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但是,客觀條件有客觀條件的有利與不利,不是個人成長、人生價值實現的決定因素,它們在人生價值的實現中起著怎樣的作用,關鍵還在于個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我知道社會生活中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有這樣一個人,他冷酷無情嗜酒如命且毒癮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個酒保不順眼而犯下了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1歲,其中一個同樣毒癮甚重,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后來也因殺人而坐監。另一個卻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僅有美滿的婚姻,還擔任一家大企業分公司的經理。 在一次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二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
設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同樣的客觀條件為什么成長了兩個不同類別的人呢?
2.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板書)
良好而必要的客觀條件,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基本保證,而對客觀條件的認識和 利用則需依靠主觀努力,而主觀努力的程度如何,則取決于個人素質的高低。
(1)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板書)
當新世紀的腳步聲已越來越近的今天,許多人對未來世紀有種種設想,雖然他們設想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比如“后工業社會”、“科技社會”、“信息社會”……但得到的共識是,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揭示未來,有一點必須首肯,未來是以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的教育正是順應了這個時代發展的要求。那么,同學們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也要在全面提高個人素質方面做好準備。
我們說的個人素質包括哪些內容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6頁。
(學生看書,回答)
這五方面的素質是相互聯系的,是人的全面發展中缺一不可的有機組成部分。思想政治 素質和道德素質,是我們所說的“德”,解決人生價值實現的動力問題;科學文化素質是我們所說的“才”,“德才兼備”是過去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對人才又提出了“心理”方面的要求,所以還有心理素質,而以上4方面素質的建立和發展都是以身體素質為依托的。
人的心理素質如何,影響著人的能力的發揮。在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下,能夠充分發揮潛在的能力;在不良的心理狀態下,如焦慮、沮喪、緊張等,則影響學習和工作的效果,甚至可能帶來不良的社會后果。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親身感受談一談心理素質對人的生活的影響。
(學生討論、發言)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要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主要是讓自己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建議同學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請看投影片:(出示投影片)
意志的自覺性
對自己行動目的的正確性和重要性有明確而深刻的認識,從而自覺地行動
意志的果斷性
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決定,執行決定。
意志的堅持性
克服外部、內部的困難,堅持完成任務的品質。
意志的自制力
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
為培養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建議同學們自學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對自己的心理偏差,能夠有所糾正、有所作為。
實現人生價值,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上,這既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出發點,又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落腳點。
(2)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板書)
有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沒出息的崗位、職業,只有沒出息的人”,你認為這句話講的有道理嗎?你能結合具體實例來談一談嗎?
(學生討論、發言)
同學們講得都很好,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因此,只要埋頭實干,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相信同學們都體會過失敗的滋味,因此,如何對待失敗,也是人生價值實現過程中要解決好的一個問題。
(3)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板書)
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上,誰都希望道路平直,少出挫折,獲得成功,但在通往勝利、成功的征途中又往往遇到挫折、失敗。
面對失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和選擇,有的人一敗就涂地,有的人則屢敗屢起,從此走向堅強和成熟。很顯然,我們的選擇應該是后者。
微軟電腦公司的威廉·蓋茨常有失敗之舉,他喜歡雇傭曾經犯過錯誤的人。“那表示他們敢于冒險”他說,“從那些人怎樣應付出了錯的事可以看出他們會怎樣應變。”因此,辯證地看待失敗,失敗本身也是有價值的,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
但失敗轉化為成功,是需要條件的,我想給同學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做到敗而不餒。遇到失敗時,一般人往往失去自信,但適應能力強,不屈不撓的人,卻仍充滿信心。他們會認為“這不過是暫時的”。
大發明家愛迪生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失敗后,仍能屢敗屢戰,他說,“什么是成功的秘訣,很簡單,無論何時,不管怎樣,我也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點灰心喪氣。”因為灰心喪氣實際上就等于自我毀滅。
第二:具體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和訂立下一步努力目標。
原因分析得越具體,就越能找到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辦法,從而為下一次成功奠定扎實的基礎。
第三:要有堅強的意志,從而做到持之以恒。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十余年如一日,不畏艱辛,不辭勞苦地向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進軍,他的演算稿紙竟用了滿滿6麻袋。可想而知,在獲得成功之前,他需要多么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多么巨大的困難啊! 因此,困難的時候,失意的時候,建議同學們自我鼓勵,“堅持,再堅持一下。”也許就是這一下堅持,便觸摸到了成功的邊際。 莎士比亞說過這樣一句話:“逆境使人發奮向上,要是你從未遭遇過失敗,為了事業著想,也許應該經歷一次。”
在人生價值實現的過程中,主客觀條件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在尊重客觀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素質。
小結: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這是我們非常關心和努力實踐著的重大課題,讓我們像衰隆平、鄧稼先那樣,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干,發揮聰明才智,從而為我們的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也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思考下面問題:
有人認為,“有錢就有了一切”,請談談你的認識?
金錢能買到什么?買不到什么?
附本節課結構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