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生價值
高中思想政治④生活與哲學學案(人教版)
第十二課 實現人生價值
一、【探究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1)價值和價值觀的基本含義 (2)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3)價值判斷的基本含義 (4)如何正確地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5)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的價值
◇理解:(1) 人的價值是什么,如何評價人的價值 (2)進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3)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4) 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 (5)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6) 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
◇運用:(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物和人的價值的不同,分析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2)結合史實,分析說明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分析說明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就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 (3)聯系實例,分析說明為什么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當作是最高的價值標準 (4)分析說明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2、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
(1)使學生初步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正確分析和看待社會、人生的能力,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使學生初步具有認識和分析事物價值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初步具有認識和選擇正確價值觀的能力 (3)初步具有進行正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能力以及自覺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樹立起在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的正確人生價值觀,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覺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重點難點】
(1)人在勞動中創造價值 (2)在創造和奉獻中實現價值 (3)價值觀的內涵與特征 (4)人民利益是最高價值標準
三、【合作初探】:
第一學時 本課學習內容自主探究(一)
第一框題 價值與價值觀
(一)、人的價值
◇課堂探究1:什么是哲學意義上的價值?
◇探究提示:(1)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的關系。
所謂哲學上的價值就是主體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哲學上的價值與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東西具有不同的價值。糧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滿足人們營養需要的屬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滿足人們穿、住需要的屬性;書籍、藝術等具有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屬性。可見,事物各有自己的價值。而這些具體的價值又可以概括為幾個領域,即經濟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等,這是具體事物、具體領域的價值。而哲學世界觀領域的價值,是在具體價值的基礎上概括和抽象出來的,它比具體領域事物的價值更廣泛、更抽象。這些具體領域的事物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這些領域的事物的屬性能夠滿足人的需要,這一點是共同點。
(2)價值是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
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質現象,也包括精神現象。如衣服、糧食、房子、車輛等物質產品能夠滿足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音樂、電影、圖書等精神產品能夠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它們具有各自的屬性。它們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就是哲學上的價值。
◇哲理結論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它涵蓋了各個不同領域事物的價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