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人生價值
◇哲理結論9: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社會歷史性特征的內涵。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這就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
(2)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的意義,可以分為兩點。一是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二是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的具體情形。
教材“專家點評”以具體事例來論證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
(二)、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從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利益的角度看
◇課堂探究10(p100):(1)在這首詩中,農民的價值選擇是什么?地主的價值選擇是什么?
(2)為什么同時同地的人會有不同的價值選擇?
◇探究提示:(1)農民的價值選擇是希望盡快下雨以緩解旱情;而地主們卻害怕下雨以耽誤了他們聽歌看舞的享樂。
(2)造成他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異。
◇哲理結論10: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
教材在這里主要強調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課堂探究11(p100):(1)談談你對上述不同選擇的認識,分析他們各自選擇的得失。
(2)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做?
◇探究提示:(1)a的做法是道德品質低下的表現,必將遭到人們的譴責和唾棄。b的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別是在自己不會游泳的情況下不失為正確的選擇,但可能會錯過解救的良機。c的做法是典型的拜金主義的價值選擇,惟利是圖,把金錢看得高于一切,是極其錯誤的。d的做法在價值選擇上是崇高的,是我們所倡導的。
(2)結合這一情景,談出自己的做法。提倡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哲理結論1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會因人而異
教材主要講了兩點,首先指出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即人們對同一問題作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存在差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我們必須明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
◇課堂探究12(p101):為什么說“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探究提示: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及衡量人們價值觀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決定的。
(1)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正確與否需要有一個根本衡量尺度。
(3)我們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該知識點的中心內容就是衡量人們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最高標準問題。
◇哲理結論12: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
◇課堂探究13(p101):當個人利益、局部利益與廣大人民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該怎么做?
◇探究提示: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