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后提醒
答案:d 點撥:有利于大氣降水下滲的條件有降水強度小、歷時長、地面坡度平緩、植被覆蓋良好的地區(qū),因此比較各選項,最優(yōu)選項為d。
4.轉換法: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與選項更直接,利于選擇。
例如:(xx年北京文綜)電視收視率是指在某個時段收看電視的人(戶)數占電視觀眾總人(戶)數的百分比。
一般情況下,圖中表示北京地區(qū)電視收視率變化的曲線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點撥:將條件轉化為“收視率高的時段”屬于人們休息時段,18~24時之間應該收視率最高,將“世界時”轉化為零時區(qū)區(qū)時,北京時間比世界時早8小時。
5.圖示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或陌生的圖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于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6.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為邏輯推理法。
例如:(xx年江蘇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xiàn)在
a.6月 b.7月 c.8月 d.9月
答案:c 點撥:首先明確塔里木河為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變化與氣溫變化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雖然7月氣溫最高,但冰雪融水補給河流還需一段過程,最大徑流量一般出現(xiàn)在8月。
(二)、綜合題的類型及答題方法
綜合題常見類別有:
(一)描述和闡釋事物
1.特征問題: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農業(yè)生產特征(區(qū)位特征、結構特征、地域類型等)、工業(yè)生產特征、交通特征(運輸形式、線網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資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問題:包括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氣候類型成因、氣溫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關成因、湖泊、沼澤成因、洋流成因、海水鹽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災害類:包括天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氣候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
4.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破壞類:包括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水土流失、荒漠化、鹽堿化。
(二)論證和探討問題
1.評價問題:問題常常表述為“作用、意義、影響”等。
答題思路:①從環(huán)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益統(tǒng)一入手;②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辨證闡述;③從不同對象的角度來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對不同對象影響效果不同)。例如:遷出地和遷入地(人口遷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輸出地和輸入地(天然氣、電力)
2.比較問題
注意一點:兩邊都要回答
常見:特征比較、區(qū)位比較、成因比較、分布比較、結構比較等
3.措施問題
回答思路:四套系統(tǒng)
①對癥下藥(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成因,然后逐一對照找出對策);②(技術)工程措施,生態(tài)措施,管理措施;③開源節(jié)流(對資源類而言);④層面結構式回答:法律層面,意識層面,管理層面(如應急預案、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等),結構層面(如能源消費結構、產業(yè)結構、工業(yè)產業(yè)結構、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等),措施層面[(技術)工程措施,生態(tài)措施,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