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地理考前最后提醒
常見問題例如:
①河流洪澇災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環境污染措施;③生態破壞措施;④自然災害措施。
4.規律問題
①地理點:如地帶性、非地帶性;②等值線分布特征:數值變化規律、極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閉合;③面:形狀、大小;④變化規律:包括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日變化、變化量、變化幅度、變化速度、變率大小等;⑤時、空分布規律。
綜合題答題過程:
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準備用。
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
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解題策略:先做選做題,因為難度相對較小,盡量不失分。
目前,綜合類型的試題,題目提供大量的信息,文字、圖表,通過變式圖和新情境圖或新材料方式,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整合能力。新情境試題提供了教材中所沒有的圖像或圖表,但學生可以根據學過的內容和方法加以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解答時,還是審題第一,千萬要有耐心將所提供的材料,文字、圖表等認真完整瀏覽,不能為了抓緊時間做題,簡單馬虎看題目,材料沒有完全看完或解讀,就匆匆做題,本末倒置,這是做題的大忌,往往出現信息遺漏、重要信息解讀不完全或錯誤解讀,從而導致不應該失分。
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要求: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③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④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征予以概括敘述;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對比或并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解題技巧:可以先看題目要求,然后根據要求,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有重點、有選擇地審閱材料。
審題結束,要心中有數,明確判斷考點所在,即考什么?然后,開動記憶機器,搜尋腦海中保存的配件(知識),再根據題目要求,對零配件(知識)進行組裝(整合),組裝時要按照標準(規范表述),分點答題。答題前,可以先理思路,在草稿紙上,將所要答的內容,把關鍵詞語寫下,這樣考慮可以周到,可以避免思路混亂,東一點、西一點,修修補補,卷面不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