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5 第一章·第二節《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
教學重點
有機物的成鍵特點,同分異構現象。
教學難點
正確寫出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
教學方法
預習、模型制作、討論、啟發、講解、練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工具
模型、多媒體教室,另附powerpoint課件。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
預習
提出預習任務:
1、共價鍵的成鍵條件及類型。
2、雜化軌道類型及相應空間構型。
3、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4、寫出c5h12、 c5h10 、c5h12o的同分異構體。
5、簡述有機化合種類繁多的原因。
課前做好預習,對預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寫在預習作業本上。
通過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發現問題的能力。
新課
學習
分析“結構決定性質”,復習回顧“分子結構與性質”的相關問題:
1、共價鍵的成鍵條件及實質。
2、雜化類型及相應空間構型。
提出有機物的結構與碳原子的成鍵特點有關。
回顧、歸納,回答問題;積極思考,聯系新舊知識
從學生已知的知識入手,明確有機物的結構與碳原子的成鍵特點有關。
要求學生制作c4h8、c5h12可能的球棍模型,并找出結構特點。
播放ch4、c6h6、ch≡ch分子結構及碳原子雜化軌道電子云。
通過動手制作模型,觀察結構特點,找出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歸納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學生理解掌握有機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歸納掌握本節的重點知識—有機物的成鍵特點。
提出問題:每種化合物均有特定的化學式表示其組成,是否每一分子式表示一種化合物呢?
引導學生觀察c5h12的模型。
對比c5h12三種結構模型的異同點,歸納總結同分異構現象、同分異構體的概念。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要求學生寫出c4h10、c4h8、c2h6o的同分異構體。對比并歸納同分異構類型及產生原因。
書寫同分異構體,分析產生異構原因,認識異構類型。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練習:書寫c6h14的同分異構體。
【交流總結】書寫同分異構體的有序性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
學習
【歸納總結】
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口訣:
主鏈由長到短,減碳架支鏈,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布由對到鄰再到間,最后用氫原子補足碳原子的四個價鍵。
掌握同分異構體的書寫方法。
練習書寫同分異構體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歸納突破本節的難點——正確書寫同分異構體同。
鞏固
練習
設計典型習題進行課堂練習,對學生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運用本節知識解答練習中的問題
鞏固同分異構體的判斷和書寫方法,為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做好準備。
本節知識總結
回顧總結,明確主次,突出重點。
新舊知識比較,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布置課后練習題。
課后完成作業
及時鞏固知識
教學反思
本設計是典型的學生小組自主學習模式教學案例。由于學生已在必修ii及“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中學習過相關分子結構的知識,且人教版此方面教材內容比較詳實,可作為學生自主學習。
本--中環節清晰,內容充實,學生活動充分。從課前預習→模型制作→討論交流→歸納總結→演繹應用(練習)。教師的作用在此設計中充分體現了指導者和領路人的角色。通過教師的指引,避免了低水平的討論和學習,起到了提升自主學習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