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劑和還原劑
2.教師自身教學效果:
為了充分發揮教學的實效性,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措施:(1)從生活情境引入,激發學生探究欲望,而且引出的物質緊扣研究重點,演示實驗也為實驗研究提供方法指引。(2)理論探究部分引導深入,為實驗探究提供知識支持(3)實驗方案設計的討論與匯報為部分孩子理清思路,鋪設臺階。(4)實驗探究的總結層次清晰,反思到位。(5)用分類法和中間價態物質性質的討論將實驗探究結論進行提升和遷移。從學生學習效果評價上來看,較好完成了預期的三維目標。同時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受初三應試的影響,學生對于知識層面的關注是根深蒂固的,而對于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較少,對于一部分孩子來說甚至是缺失的,這樣的孩子上完課后只是回顧哪些知識是要記住的,而很少體會我今天主要學到了哪些科學方法.反思哪些地方不足。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初中接觸實驗探究的機會較多,在老師布置完探究任務后就顯得游刃有余,不少孩子當時腦子一懵,而他們卻能很快進入理性思考。可見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逐步開放探究程度。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與以往教學的最大不同,在于我漸漸運用了v形啟發圖來進行備課和教學。引導學生活動的思路是:
在以后數次展示課的反饋中,學生都反復提及這節課,可見它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讓我和學生都回味無窮。因為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遇到開放度如此大的一個實驗探究活動,他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照單抓藥式的實驗,所以一開始聽到這個任務時對學生的沖擊力是挺大的。但隨著同學們的深入討論和交流,大部分同學漸漸理出了思緒。以至于在此后的很多節課中遇到實驗探究的問題時,不少同學總會浮想起這節課的一些實驗思路,這讓我備感欣慰!起初,有的老師覺得這節課的設計開放性和自主性太大,對于升入高一不久的學生來說難度過大。上課之前我也有這些顧慮,但實施之后,我更堅信“遇強則強”的道理,而且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如果我們始終不肯賣出改革的第一步,是無法深度挖掘學生潛力的。當然,這節課仍 有一些需要改進之處,如時間的把控問題。要想讓學生淋漓盡致地討論和盡情的實驗,又要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這始終是個兩難的問題。但我想,經過周密的安排和設計,時間的問題仍然可以優化。或者此類的課,可以放入我校的拓展類校本選修課程中實施,時間會充裕一些(70分鐘),效果會更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