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生物復習專題教案: 遺傳與進化
[解析]取100個個體,由于b和b這對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上, y染色體上無相應的等位基因。故基因總數(shù)為150個,而xb和xb基因的個數(shù)xb、xb分別為42.32×2+7.36+46=138,7.36+0 .32×2+4=12,再計算百分比。xb、xb基因頻率分別為138/150=92%,12/150=8%
[答案]92%, 8%
[例3]圖為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物種演化的模型,a、b、c、d為四個物種及其演化關系,回答:
(1)a物種進化為b、c兩個物種的兩個外部因素是
(2)甲島上的b物種遷到乙島后,不與c物種進化為同一物種的原因是
(3)遷到乙島的b物種進化為d物種的原因
[解析]a物種原是同一自然區(qū)域的生物類群,后來,同一物種的生物有的在甲島生活,有的在乙島生活,由于甲、乙兩島環(huán)境條件不同,使得同種物種的兩個種群的基因頻率發(fā)生不同的定向改變。再加上甲、乙兩島由于地理隔離而不能相互自由交配,使不同種群的基因庫不同。所以,最后的進化結(jié)果是形成兩個物種。甲島上的b物種遷回乙島后,由于各自種群的基因庫已發(fā)生改變,加之二者的生殖隔離,因此物種b不會與c物種共同進化為一個相同的新物種,而是各自獨立進化。因甲、乙兩島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離導致生殖隔離,不能與b自由交配,故d物種在b物種基礎上進化而成。
[答案] (1)自然選擇、地理隔離 (2)b與c間已形成生殖隔離 (3)甲、乙兩島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自然選擇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離使它們基因頻率的差別得到累積而形成了生殖隔離。
二、方法技巧規(guī)律
近幾年高考命題集中在三個方面:(1)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和運用;(2)基因頻率的有關計算;(3)對生物進化一些新觀點、新學說的評價;(4)生物進化的證據(jù)。未來高考考向預測:(1)與遺傳基本定律相結(jié)合,以基因頻率為知識切入點,解決進化中的相關計算問題;(2)研究生物大分子進化;(3)與生態(tài)學知識相結(jié)合,考查綜合運用現(xiàn)代進化理論分析生物多樣性。
1.運用遺傳的基本定律,結(jié)合“哈代-溫伯格”基因平衡定律解決有關基因頻率的計算問題,加深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實質(zhì)。
在一個種群中符合以下5個條件:①種群極大②種群個體間的交配是隨機的③無基因突變④無新基因加入⑤無自然選擇的情況下,各等位基因的頻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頻率在一代一代的遺傳中是穩(wěn)定不變的,保持平衡。用數(shù)學方程式可表示為:(p+q)2=1,p2+2pq+q2=1,p+q=l。其中p代表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q代表另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運用此規(guī)律,已知基因型頻率可求基因頻率;反之,已知基因頻率可求基因型頻率。
2.生物進化歷程和彼此間的親緣關系是進化論的重要內(nèi)容,能夠提供生物進化和親緣關系的證據(jù)有多方面,要學會運用已有知識去尋找證據(jù):
(1)古生物學研究提供的證據(jù):化石。通過對地層中化石的研究表明:生物進化與自然條件的改變密切相關;生物的進化有許多中間過渡類型連接。
(2)胚胎學研究提供的證據(jù):重演律——生物個體發(fā)育過程中,重現(xiàn)其祖先的重要發(fā)育階段。通過對動物胚胎發(fā)育的研究,可推測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各種生物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