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課本同步復習教案
【思路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依據選項找到信息所在的地方,找出符合要求的選項。題干在選文首段,前面的“因此”一詞通常表明有效信息主要在前面,但考生也要注意后面不一定就沒有有效信息(如a、d兩項)
9.下列對“文化自覺”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視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b.重視對具有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培養。
c.注重培養大學生高遠的人生理想并激發其生命熱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答案】d
【考點】考查對文種概念的理解,能力層級為b級。
【解析】原文末段說:“一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d項在原文中找不到相關信息,屬于無中生有。
【思路分析】對概念的理解,要抓住其本質特征,善于分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10.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b.通識教育的價值之一在于突破單純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力保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
c.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d.通識教育的推行,能夠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地位和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答案】b
【考點】考查歸納內容要點,分析評價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和根據文中信息推斷的能力。
【解析】a項信息在第二段:“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該項“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無中生有。c項信息源在第三段:“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這是一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據前后文,該項“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無中生有。d項信息源主要在第五段:“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該項“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原文無此信息。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整體的把握能力。解題時,應先進行整體感知,然后明確題干要求,根據選項對照原文相關信息,最后作出正確的判斷分析。
11.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答案】大學應重視通識教育,培養“文化自覺”
【考點】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解析】文章共三個內容要點:大學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義(4-6段)。據此,不難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7.(08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9題
晚清學人楊守敬
楊守敬(1839一1915),湖北宜都人。少年時代聰明好學,刻苦用功。青年時代有兩件事
對他影響很大:19歲時,聽譚大勛講授汪中的《述學》,開始接觸乾嘉考據之學;20歲那年,偶然得見清人六嚴縮摹的《輿地圖》。便借來臨摹,這成為他研究歷史地理學的開端。
楊守敬曾經熱衷科舉,25歲起先后六次赴京參加會試。雖然名落孫山,但因此結識了許
多名流學人,大大拓展了學術視野。42歲時,他作為清政府外交官的隨員前往日本,這成為他學術生涯的轉折點。在日本四年,他搜訪闕佚,爬羅剔抉.收集到我國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將它們影印摹刻為《留真譜》。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筆話》,翔實記載了他在日本訪書之事,楊守敬自己也寫了《日本訪書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許多稀見珍本和國內久已絕跡的古籍殘本,與楊守敬志趣相投。因此:當黎庶昌有了編纂《古逸叢書》的設想時,立即決定請他主持校勘。《古逸叢書》在日本刊印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還擅長書法,對書法理論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響巨大。被尊為“日本書道現代化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