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第一輪課本同步復習教案
標準答案:文章以我觀察兩只鳥為線索,先寫兩只鳥尋找和放棄舊巢與我的觀察和猜測,再寫兩只鳥在舊巢不遠不近處筑新巢與我的觀察和思考;最后寫兩只鳥把巢建在樹梢引發的我對人類自身的反省。
花亦眠點評:標準答案只是概括了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內容,作為思路,重在提示各部分的關系及其對文章主題的作用。
16、參考答案:
①風華正茂奮發有為,熱愛生活富于幻想
②不依賴不懶惰,不坐享父母的舊巢
③虔誠守著父母的遺址和祖宗的牌位
④和父輩的舊文化保持一定的距離
⑤有獨立的思想,要創造自己的生活
⑥拒絕、痛斥和對峙人類的傷害
標準答案:既可守望父母的遺址(祖宗的牌位),又與“文化傳統”保持適當的距離。體現出年青一代對屬于自己的獨立、信心、銳氣和生活的追求。可以遠離來自人類的威脅。
花亦眠點評:作為6分題,可以概括為3點,也可細化為6點。此標準答案概括為3點,顯得有些粗略。
17、參考答案:
作者通過對鳥在梢頂建巢的觀察思考,沉痛地反思了人類自身的劣性和對鳥類的傷害。提倡我們應該保護自然,尊重鳥類,學習這兩只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承前啟后,勤奮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生活。
標準答案:(1)用存疑的方式表達作者明確的觀點:不是鳥類的天性不安,而是人類的巨大痛苦。
(2)巨大痛苦源于人類不善待鳥類而招致鳥類的拒絕、痛斥和對峙,作者因此既飽受良心的責備,又擔心遭受自然的報復。
(3)主張人類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啟示人類應親近自然,善待生靈。
花亦眠點評:此題是對文章結尾句子的分析,以把握作者的觀點,其實就是理解全文的主旨。標準答案第(1)點純屬多余,鳥類可能既有不安的天性,也可能來自于人類長期的傷害,站在人類的自省角度來說,后者自然是作者表達的重心。(2)(3)兩點的主要意思有所重復,完全可以概括起來;此外,反思并改正自己的過錯與劣性,學習鳥類的精神(結合文章第二大部分)以提高人類的品性,是本文兩個極重要的方面,不僅僅在于親近自然、善待生命。可見此答案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沒有全面的把握。
3.(09高考福建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
尺度
彭程
對于絕大多數的人物、行為、時間,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有兩個字是躲避不開的:尺度。幾乎多有的領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參與而存在、運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對性。在某個人群某種環境中被視為天經地義的尺度,換一種背景來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馳騁于想象王國的作家悲壯的叫喊“不創造毋寧死”,而另一邊,浸潤了實證精神的科學家會奇怪,如此虛幻的勾當何以會讓人付出整個身心。這時,尺度之不同簡直成為一道墻垣了。所以這個世界上才會有那么多的隔膜、誤解乃至對抗,小到一個家庭中長幼之間的代溝,大到亨廷頓所說的“文明的沖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時會有意外,仿佛當今賽事頻爆冷門。當代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放棄巨額家族遺產,因為它們妨礙了他的哲學思考。明代作家袁中郎辭去蘇州行政長官之職,因為他的趣味是無羈無絆,與山水相唱和。這些人當然是常人眼里的“另類”,但你不能說他們沒有尺度。也許梭羅概括的最到位:“如果誰沒有跟隨隊伍的步伐,很可能他聽到了另一種鼓點。”他們對傳統的尺度不以為然,心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標高。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沖破流俗,因為他們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質,更能窺見大美所在。相比人云亦云者,他們更樂于自己決定怎樣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