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古代詩歌鑒賞
二要注意作者。高考命題選取的詩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山水田園詩,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戴復古的愛國詩等等。注意到這一點,對整體鑒賞很有好處。
三要注意注釋。有些注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解釋相關詞句(如XX年全國卷的試題),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如XX年山東卷的試題),那是在暗示你本詩的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
四要注意題材。一般而言,送別詩多是叮嚀對方、贊頌對方,或訴說依依惜別之情,或敘述別后的思念。詠史詩、懷古詩多是對古代人或事的憑吊,或緬懷先賢,追慕古人,或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愿望,或傾訴自己生不逢時的感慨,或借古諷今,感嘆昔盛今衰。邊塞詩描寫邊塞軍旅生活,或表現邊地苦寒的生活環境,或表現壯麗的邊塞風光,或表現對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不滿。思鄉詩(如張籍的《秋思》)、閨怨詩及羈旅詩則重在表現對親人的思念,或表達婦女的柔情別緒、憂愁傷感,或表現游子異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五要注意意象。古典詩歌優美的意境,離不開真實、鮮明、生動的意象。意象是詩中熔鑄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這是鑒賞詩詞語言和形式、評價詩詞情感和內容的基本前提。
六要注意細節。透過細節,可以挖掘詩中蘊含的情感。
七要注意“情語”。古詩中的抒情方式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這里所說的“情語”指直抒胸臆的詞句,是詩中的點睛之筆。把握了這些詞句,便可觸摸到詩人的情感脈絡。
二、各類詩歌的基本特點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容特點: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②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④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二)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
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①以物象為題;②詠(題、贈、贊)+物象
2.內容特點:
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