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fù)習(xí)學(xué)案:古代詩歌鑒賞
8、地點(diǎn):
古跡:懷舊明志昔盛今衰(國家)衰敗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lián));鄉(xiāng)村:思?xì)w厭俗田園風(fēng)光生活氣息純撲美好安逸寧靜;草原:遼闊人生境界人的胸襟;城市(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仙境:飄逸美妙潔凈忘塵厭俗;憑欄:思念故國、故鄉(xiāng)、親人。南山代表隱居的地方桃源:代表著一個理想的樂土武陵人代表隱居的人;柳營:指軍營。后也代稱紀(jì)律嚴(yán)明的軍營。.天地塵世:鴻蒙、希夷、太清、太虛。細(xì)柳營:漢代周亞夫屯軍之地。王維《觀獵》“忽過新豐市,還歸細(xì)柳營。”
9、其他類
(1)白衣蒼狗:亦叫白云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出自杜甫詩《可嘆》:“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須改變?nèi)缟n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人事變化,猶如浮云,一會兒像白云,一會兒像灰狗。破曉:初現(xiàn)希望;深夜:愁思懷舊;"雪:瓊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鴻雁、尺牘、尺素;亡國:后庭花。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心胸的廣闊情感的孤獨(dú),浮生:表示短暫虛幻的人生。朝陽:希望朝氣活力;夕陽: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或事物;正午:熱烈熱情奔放惡勢力對社會、對人的摧殘;酒:歡悅得意失意愁苦;月亮:人生的圓滿、缺憾思鄉(xiāng)思親;“望月懷遠(yuǎn)”、“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逝”、“梧桐細(xì)雨則凄楚悲涼”;月亮的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huán)”、“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李白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diǎn)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①明月蘊(yùn)涵邊人的悲愁。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②明月蘊(yùn)涵情感的無奈。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③明月蘊(yùn)涵時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2)古詩中的節(jié)令
①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詩中,詩人在人日大多表達(dá)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適的《人日寄杜二拾遺》中“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②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張燈結(jié)彩,所以元宵又稱為燈節(jié)。如辛棄疾在《青玉案》中是這樣描寫元宵景色的: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③社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春分前后,農(nóng)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稱為秋社。古人多借這個節(jié)日集會競技,開展對他們來說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
④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當(dāng)春二月,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樹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節(jié)禁火三日,換新火種。例如唐代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