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語文一輪精品復習學案:古代詩歌鑒賞
9、【試題答案】
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后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借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試題考點】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理解鑒賞評價)
【試題解析】
一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句子-段落-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征、比興等)、謀篇布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種,也叫稽古。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還有“雙關”手法,如“歲暮”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深層指作者已進入人生暮年,還指唐帝國由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描寫手法中有虛實結合,如“邊偶還用兵,煙塵犯雪嶺”“朝廷誰請纓”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表現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敢愛死”對比;作者高遠的心志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爭前后對比;詩歌開頭“遠為客”與結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等等。
【詩歌簡賞】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此后他到閬州,他又聽到了吐蕃進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憂天下,寫下了這首《歲暮》詩。首聯詩人交待其客居他鄉,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上傳來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內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語氣看似平淡,卻包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沉痛!頷聯“煙塵”和“鼓角”借代指戰爭,戰事推到了雪嶺,緊張的鼓角聲使一向安靜的江城騷動了起來。頸聯作者目睹了戰爭的血腥和慘烈,對唐朝君臣發出質問:“朝廷誰請纓?”面對強敵,作者懷疑朝中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尾聯“濟時敢愛死?”既是對全天下人的吶喊,特別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對自己的鼓勵,真正忠君愛國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詩人一方面遠離朝廷的境遇,無法為國分憂,無法施展抱負,徒有報國之心,另一方面詩人自己也是“歲暮”之人,雖然想殺敵報國,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獨自寂寞。
10. (•遼寧高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雨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送祝融②歸。 燕子經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 袞袞繁華地④,西風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 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8.第二聯兩句詩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5分)
9.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時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