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語言表達•壓縮語段
五、參考答案提示
1.(1)我和你兒子 我和王強
(2)《××月刊》第二期 《××月刊》×年第二期
(3)請抽空告訴我 請讓王強告訴我
(4)以免誤事 刪去(前兩處不明確,后兩處不得體)
2.①④⑥⑨○12 ①是多余的話,應刪去;④過頭話,不得體,可刪去;⑥不得體,有抬高自己之嫌,應刪去“于百忙之中”;⑨不得體,有居高臨下之嫌,應刪去“并希望……”這一句。○12這樣表明身份,不得體,應刪去“經理”二字。
3.(1)“拋磚引玉”→金玉良言 (2)“略盡綿薄”→不遺余力(竭盡全力)
(3)殷切期望→衷心希望(“拋磚引玉”是自謙之詞,用在這里明褒實貶;“略盡綿薄”是自謙之詞,用以評價老師,不得體;“殷切期望”多用于上對下、長對幼)
4.①剛賣完,你早一點來就好了。②對不起,這我可說不準(或:我來幫你聯系一下。)③眼前還沒有消息,書一到我就通知你,好嗎?(營業員三個“不知道”,冷冰冰的。所給答案只是舉例)
5.(1)無所不至→無微不至 (2)離我而去→退休在家 (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無所不至”明褒實貶;“離我而去”會令人想到去世;“音容宛在”用于逝者)
6.(1)做父母的固然要關心孩子學習,但不能以放棄自己的事業為代價。 (2)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依賴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陪讀弊多利少。(車間主任是領導,應對小王啟發教育;班主任是教育工作者,談問題自然應從教育孩子的角度出發)
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專題17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方法
一、常見的修辭方法簡說
常見的修辭方法,高考規定為8種: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1.比喻:比喻的結構一般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構成。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間有相似點。運用比喻可以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包括擬人和擬物兩類。擬人是把物當人來描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動作等;擬物是把人當物來描寫,或把此物當彼物來描寫。運用比擬,可使人或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
3.借代:用借體代本體。它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可用部分代整體,以特征代本體,以專名代泛稱等,如《藥》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體。比喻要求本體與喻體有相似點,借代要求借體與本體有相同處。借代可使表達具體形象。
4.夸張:包括對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縮小。魯迅《藥》中寫道:“……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縮小”的夸張。夸張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增強表達效果。
5.對偶:俗稱“對對子”,詩歌中叫“對仗”。對偶有寬對、嚴對之別。一般來說,上下兩句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意義相關;可以是短語,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對、反對、流水對等類型。用對偶,句子整齊,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其作用在加強語氣、強調內容、加重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