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習教案2
(3)根據(jù)詩歌內容,說說作者通過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自己怎樣的心情。
答:
答案:(1)描寫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
(2)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tài)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連欣賞的心情。
6.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午 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
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1)詩歌第二句點明了夢醒的時間,請說說“催”字表現(xiàn)詩人什么感受?
答:
(2)有人說三四兩句很有藝術表現(xiàn)力,請你說說詩人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答:
解析:詩歌描寫了午夢初醒的一瞬間的情景。首句概寫,季節(jié)是在交代地點時暗示出的,“花”就是春天的具體形象。“簟欲流”暗含著“簟紋如水”的比喻,說它光滑透明,如同清澈的水,仿佛就要流動。比得很準卻又出之以動態(tài)的描寫,形象生動鮮明。三、四兩句在藝術表現(xiàn)上很值得注意。其一,突出了“鳥喚夢”“山供愁”的兩種景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鳥和山都人性化,恰好傳達出了詩人纏綿不絕的內心感觸。其二,對仗工整,鳥喚而夢醒,夢醒而見山,見山而人愁。
答案:(1)①他完全沒有想到一覺睡了那么長時間,表達了詩人驚異之情;②感覺到時間流逝得很快,表明詩人睡得很香很甜。(2)①詩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鳥和山都人性化,表達了作者的憂愁。②采用了對比和反襯的手法,以窺人鳥的無情來反襯隔水山的有情。③“悠揚”“宛轉”,前者是雙聲,后者是疊韻,因聲見情委婉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纏綿不絕的情愫。④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語意連貫:詩人因鳥喚而夢醒,夢醒而見山,見山而人愁,展現(xiàn)了一個相當復雜的心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