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習教案2
【解析】頷聯寫得非常細致。水面長滿浮萍,本無所見,而水底小蟲或游魚微動,使得浮萍綻開,隨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邊的草叢本和溪水一樣寧靜,但不經意間,但船過時能聽到草聲。這兩句,一寫目睹,一寫耳聞,極形大自然之靜,卻又顯示出生命力量的無所不在。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寫景的手法一般有:①觀察角度——遠近高低俯仰;②五官角度——聽視觸嗅感等;③間接和直接;④動靜;⑤工筆和白描;⑥明暗濃淡;⑦虛實;⑧點面等。
5.(湖南卷)閱讀下面的詩句,根據提示,完成賞析。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1)詞多富情趣,而宋詞多理趣。請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的。
秦詩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詞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句頗有藝術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結句“夢里尋春去” 。
【答案】(1)秦詩之理趣:作者闡發了季節更替、風物變化乃自然之理,認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宋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之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悵惘意緒。(2)結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忍春逝,著意在夢中尋找春天的蹤跡,正可見(現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回環,結句更凸顯此詞蘊藉之特點。
【解析】(1)注意審題中的要求——對春逝態度的角度,秦觀認為各個季節都有可愛之處,不必為春天過去而感到怨恨,夏天的樹木蒼翠欲滴,濃陰如蓋,這樣的景物也十分優美宜人。元好問詞中現實之春確已逝去,而詞人不作絕望頹唐之想,還要到夢境中去追尋。對春天的深情眷戀,在詞中表現為一種徒勞的追尋。(2)要分析結句的藝術特點,可以先點出句子總體特點,在仔細對詞語進行體味。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 e。
6.(江西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喜外弟盧綸見宿
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貧。
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
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