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習系列教案 文言實詞和虛詞(一)
③其一犬坐于前。(《狼》)“愚”:例①中作主語,我;例②中作定語,我的。例①是否可看成作狀語呢?不行。因為它前面不能再補出主語。由此可知,“愚”符合名詞特點(作主語、定語),詞性應為表謙敬的名詞。 例③,按現代漢語的理解,可以為“其中的一條狗坐在前面”,但聯系前后文,何來“一條狗”。其實,這里句子的主語是“其一”,即“其中的一只狼”,謂語的中心詞是“坐”,“犬”是用來修飾謂語的,而非主語。正確的譯文是“其中的一只狼象狗一樣坐在屠夫的前面”。又如“為之”這一結構中的“為”,是介詞,還是動詞? 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②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鄭伯克段于鄢》)例①“為之”后是動詞“泣”,“為”為介詞。例②“為之”后是名詞“所”,“為”為動詞。 因此,其區分格式應為:“為之”+動詞→為:介詞;“為之”+名詞→為:動詞。 5、常規不通,通假代入通假是古漢語中特有的現象。有時對文言文中某個實詞無法理解時,不妨從通假角度考慮,從聲旁或形旁角度出發,以另一個可能與之相通的字代入試解,往往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XX年高考江蘇卷:4.請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民,吾民也。發吾粟振之,胡不可? (2)民罷于征發,非所以事天也。 這兩題每句的翻譯要注意,實詞“振”通“賑”,應譯為“救濟”;“罷”是通假字,通“疲”,應譯為“疲乏、疲憊”。根據前后文,“振”后帶有賓語,譯為“振作”說不通,就要考慮通假。“民罷于征發”,如果按常規理解,“罷”有“停止、完結、罷官”的意思。老百姓不可能停止“征發”,那是當官的權力。因此要考慮通假。《過秦論》(中)有:“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 《論積貯疏》有:“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6、熟悉傳統,掌握常識文言實詞的推斷還要求考生必須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近幾年試卷中時有涉及,高考已考過“乞骸骨”(告老還鄉)、“下車”(官員剛到任)、“春秋”(年齡)、“結發”(男子成年)等。晁錯為內史,貴幸用事(福建卷第11題d項)“用事”,題目解為“憑感情做事”,也是不明文化常識之故。古文中“用事”專指“掌權”,教材中學過的《觸龍說趙太后》中有“太后新用事”。要注意掌握我國古代有關的天文、地理、歷法、官職及其變化和年齡、時間的特定稱謂。以官職的任免為例:①表被任以官職的:征、辟、察、舉、召、薦、進、稱、補、作、表、為、就。②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③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④表調動的:調、徙、轉、改、放、出、出官。⑤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⑥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⑦表恢復的:復、還。⑧表辭官的:辭、致政、告退、退、歸故里。⑨跟俸祿有關的:俸、祿、秩、餉。⑩表主管的:知、典、主。第三課時(一)寫出下列古今異義詞語的古義。1. 往往 旦日,卒中往往語(《陳涉起義》) ( ) 2. 會計 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起義》) ( ) 3. 何苦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 ) 4. 壟斷 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愚公移山》) ( ) 5. 自信 寧信度,無自信(《鄭人買履》) ( ) 6. 結束 婉貞于是率諸少年結束而出(《馮婉貞》) ( ) 7. 老子 遙見老子杖藜而來(《中山狼傳》) ( ) 8. 犧牲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劌論戰》) ( ) 9. 可以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曹劌論戰》) ( ) 10. 烈士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 ) 11. 無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 12. 絕境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 13.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 ) 14. 開張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 ) 15. 感激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 ( ) 16. 深入 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出師表》) ( ) 17. 有意 將軍豈有意乎(《隆中對》) ( ) 18. 有時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論積貯疏》) ( ) 19. 鞠躬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表》) ( )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傳》) ( ) 20. 中間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 ( ) 21. 稍稍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 22. 無賴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 ( ) 縱士卒無賴(《段太尉逸事狀》) ( ) 23.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說》)( ) 24. 大風 可以已大風(《捕蛇者說》) ( ) 25. 中心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葉公好龍》) ( ) 26. 以為 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黔之驢》) ( ) 27. 作文 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 ) 28. 其實 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使楚》) ( ) 29. 非常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 ) 30. 河北 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鴻門宴》) ( ) 31. 河南 臣戰河南(《鴻門宴》) ( ) 32. 學者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 ) 33. 從而 吾從而師之(《師說》) ( ) 34. 不必 師不必賢于弟子(《師說》) ( ) 35. 所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 ) 36. 風流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 ) 37. 風流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 ) 38. 山東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過秦論》) ( ) 39. 自由 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孔雀東南飛》) ( ) 40. 處分 處分適兄意,哪得自專由(《孔雀東南飛》) ( ) 41. 逢迎 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孔雀東南飛》) ( ) 42. 交通 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 ) 43. 生人 生人作死別,恨恨哪可論(《孔雀東南飛》) ( ) 44. 可憐 東家有賢女,可憐體無比(《孔雀東南飛》) ( ) 可憐身上衣正單(《賣炭翁》) ( ) 1. 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