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政治專題復習精品教案專題六、唯物論
2、教條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教條主義的出發點是書本上的個別詞句和結論等,不考慮實際情況,往往表現為不重視實際經驗的重要性;經驗主義的出發點是狹隘的局部經驗,往往表現為不重視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用。二者在形式上是對立的。
(2)聯系:二者產生的根源是相同的,實質都是唯心主義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表現;二者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都是從主觀出發,脫離當時當地的實際,一刀切,瞎指揮,都是主觀主義的工作和思想方法;二者的結果相同,都必然會給工作帶來損失甚至失敗。
五、時政熱點鏈接
材料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二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著力建設和諧文化。建設和諧文化,是推進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通過建設和諧文化,為和諧社會培育必需的社會環境,用和諧文化培育人、塑造人,豐富人們的精神內容,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使和諧的理念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價值取向,使和諧文化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問:運用辯證唯物論的原理說明構建和諧社會為什么必須著力建設和諧文化?
點撥: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進作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用和諧文化培育人、塑造人,豐富人們的精神內容,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做到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六、命題角度思考
熱點透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和內涵。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這方面的一個非常重大戰略部署,是一個具體的實際行動。從“三農”工作來講,是新時期為了進一步加強“三農”工作,中央作出的一個部署。新農村和“三農”工作是一脈相承的,是進一步在新時期明確“三農”工作的方向,是在新階段對“三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材料二: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20字方針內涵十分豐富,既要求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求調整完善農村生產關系;既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又要求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既要求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總之,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協調推進的新農村,也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豐富內涵,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推進。
材料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使現代農業建設有新的進展;要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多途徑擴大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生活有新的提高;要搞好村鎮建設規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村容村貌有新的變化;要大力加強農村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使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有新的突破;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消除制約體制機制障礙,使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有新的增強;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增強法治觀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社會風氣,使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有新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