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復習教案9
辨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僅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與史學典籍,有其合理性。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會豐富成果。數千年來,漢字這種具有獨具特色的“方塊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來巨大的作用。史學典籍的出現,能夠將大量的歷史經驗、資料史實記載并流傳下來。
(2)但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還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它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2.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1)1)內容極為豐富,具有獨特性 教材66頁――67頁
【注意】:文學藝術是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的意識形態。作為上層建筑.它是由經濟基礎決定,它源于社會,反映社會,折射人類共同情感又承載獨特民族傳統。
(2)從不同地區看,具有地域性(成因及不同地域文化的關系) 教材68頁
【知識點撥】區域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的關系
中華文化與從區域文化的研究視野來看,中國文明屬于東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一起構成了世界文明。基于現實的與區域文化的研究視野,中華文化包括具體的齊魯文化、楚文化、三秦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等區域文化。自文化外部看是“一體”,以漢文化為主導;自文化內部視之,則呈現出強烈的區域性特征,齊魯、巴蜀、秦、楚文化,異彩紛呈,構成了中華文化的“多元”。
辨析:中華文化是中國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區文化都是相同的。
第一,中華文化是中國各地區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但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所以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
第二,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3)從不同民族看,具有民族性。教材 69-70頁
【知識點撥】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第一,各民族文化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第二, “各民族文化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并不是說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形成了中華文化,而是說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傳播的過程中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第三,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由于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它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后,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華各民族文化在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的同時,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而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會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深化認知,提升能力,陶冶情操】
辨析: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
第一,中華文化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第二,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第三,因此,不能簡單地說中華文化就是中國各民族的文化,中華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