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政治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復習教案
2.近年來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徽文化優勢,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有安徽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動徽文化走向世界。如果你參與“實施徽文化走出去戰略”研討會,需要擬定一份發言提綱,你認為最恰當的一組是( )
a.抓住機遇,加速融合,全面占領國外文化市場
b.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全面改造提升徽文化
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全面滿足國際市場需要
d.立足特色,相互尊重,全面加強中外文化交流
解析:選d。文化走出去既不是占領國外文化市場,也不是全面滿足國際市場需要,而是借鑒交流、融合,促進文化發展,排除a、c兩項。對徽文化要繼承發展和創新,不是全面改造,故不選b項。d項符合題意。
例1:(•廣東•31)“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①反映了中華文化的特征,符合題意;②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力量,符合題意;③表述錯誤;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
例2: (•海南•15)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廣東的“圍村”、陜西的“窯洞”、福建的“土樓”等民居建筑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財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決定于各地千差萬別的自然條件
②蘊涵著中華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④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華文化區域性的認識。②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③反映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符合題意;①④表述錯誤。故選c。
例3:(•福建•39)鄭和七下西洋,祈“和順萬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時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朝貢貿易;林則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孫中山考察各國興衰,指出“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
早期西方海上列強通過殖民擴張和掠奪性貿易爭奪海外市場和資源,大力開發和經營海洋。美國海權論創始人馬漢指出:“所有帝國的興衰,決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中國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張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