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專題教案:第一課 神奇的貨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商品價值量的理解,考生要明確題中前面所提的“勞動生產率”是社會勞動生產率,而后面甲生產者所提高的“勞動生產率”是個別勞動生產率。這樣考生就可以調動運用教材的知識——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可以計算出今年的單位商品價值量為260/1+30%=200(元),而今年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商品數量增加了1倍,這樣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今年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應該是200*2=400(元)。答案是b
【答案】b
【例2】(09全國文綜i)某小企業XX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XX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么,該企業XX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XX年相比
a.增加8萬元 b.增加6萬元 c.減少14萬元 d.不變
【解析】本題與前兩年的高考計算題相比較,從計算的角度要簡單一些,但對“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兩個陌生的概念比較費解。通過讀題,從“某小企業…生產一件甲種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在本題中是指個別勞動時間而非僅指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應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商品的價值。因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某小企業生產的甲種商品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6元出售,即10萬×6元=60萬元,又因為該企業勞動生產率(即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0%,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10%(10萬件×(1+10%)=11萬件),其它條件不變(重要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變),所以,該企業的銷售收入為11萬件×6元=66萬元,所以,比上年度銷售收入增加6萬元。所以本題選 b
【答案】b
【例3】(XX年五月蚌埠模擬試題)
材料 XX年1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到達7369億美元,居各國持有美國債總量的首位。3月18日,美聯儲宣布再向市場“輸血”1.15萬億美元。輿論驚呼:伯南克(美國財長)終于開啟印鈔機,“從直升機上撒錢”。
請你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預測美國開啟印鈔機可能對中美兩國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解析】美國開啟印鈔機表面上看對美國有利,實則有很多不利影響:導致美元貶值,不利于對外投資,并有損美國的信譽,降低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等等。當然對于持有很多美國債的中國來說,會直接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貶值,企業出口能力下降等等。對于同一個問題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往往角度不同,結果不同。
【答案】 ①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導致紙幣貶值,容易引發通貨膨脹。對美國而言,則會導致美元貶值,不利于對外投資,并有損美國的信譽,降低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②對中國而言,美元貶值會導致我國的外匯儲備貶值,企業出口能力下降,損害我國的國家利益。
五、鞏固訓練
(一)選擇題(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影片《梅蘭芳》上座率很高。梅蘭芳的出場費曾達到十根金條,他的演出常常是一票難求。當年他走紅的程度,現在任何當紅歌星都無可比擬。這里“金條”的本質是( b )